政府要打造黃金十年,每個部會都提出了相關的願景,但是要有十足的執行力才能把這些願景一一實現,執行力及用心度正是目前台灣最缺乏的。筆者前篇文章提過韓國的競爭力,雖然韓國跟台灣的民族性不同,韓國人天性強悍,但是台灣現階段的用心度明顯不如別人,如果能夠將「用心把事做好」的風氣普及全社會,我相信台灣一定能夠進步飛快、迎頭趕上。
前陣子有個新聞,日本職業足球隊首次移師台灣做春訓,並且準備跟台灣的足球界交流一番,可是原本規劃好的台中場地草皮卻爛成一團,讓遠道而來的日本球隊不知該如何是好。台中市政府的解釋是因為舉辦跨年晚會人潮太多,所以把草皮都踩死了,最後日本球隊只能另尋場地,草草結束在台灣的春訓。
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每次有這類事情被媒體披露,大家都只能感嘆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不管有什麼原因,草皮不是都該維護好來迎接客人嗎?很多上班族的工作心態也是如此,只要把事情做完就好像沒事了,不會再去想把事情做的更好。
尤其過去高科技產業偶會傳出過勞死案例,所以許多媒體開始鼓吹不要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這樣的論點我是認同的。但是我觀察職場上許多人,卻誤解「不要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當遇到較大的工作壓力或忙碌時,就會把這論點拿出來做為逃避工作的藉口。久而久之面對工作的態度就變成敷衍了事、有做就好、交差過關,如果大家都抱持這樣的工作心態,台灣產業還有往前進步的可能性嗎?
生活與工作的確須要並重,但絕不是逃避壓力的藉口,民國60年代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年代,那時全民努力工作拼經濟是所有台灣人的共識,而隨著自我意識的抬頭,使得台灣這幾年對於很多事情,都已經失去「我一定要做到最好」的心態,凡事只求不出錯、做完就好的結果,就是競爭力不斷下滑。
我不欣賞韓國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使用的小手段,但是我認同他們那種「一定要做到」的心態,或許我只能說台灣這幾年過得太舒適了,已經沒有太多動力繼續往前邁進,所以這些年我們只能看著其他國家不斷往前進,卻對自己的停滯不前沒有太多省思。
台灣想要追上韓國或其他國家,整體的心態及氛圍須要改變,台灣是個好地方,但是如果不持續進步,有一天終究會把我們過去所累積的優勢,全部消耗殆盡。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