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發布今(101)年2月物價概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25%。主要是因為去(100)年農曆春節落在2月,而今年的春節則在1月,排除春節因素,1、2月CPI漲幅為1.31%,漲幅溫和,不過主計總處表示,個別項目的漲跌,差異很大。
2月CPI雖僅上漲0.25%,但其中蔬菜價格仍高,漲幅達27.91%,對總指數漲幅貢獻0.51個百分點。而由於去年2月是農曆春節,物價基期偏高,加上水果盛產跌價,通訊費、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續降,抵銷了部分漲幅。
1、2月合計的CPI,即能排除春節因素,總計上漲1.31%,其中商品類上漲2.54%、服務類上漲0.39%,扣除蔬果後,CPI上漲0.97%,再剔除水產及能源後,核心物價上漲0.9%。商品類中,屬於購買頻度較高的非耐久性消費品,上漲2.99%。
以每月消費支出6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1、2月CPI上漲1.31%對消費支出的影響,若是去年同期購買相同品質與數量的商品及服務,今年要多支出786元,食物類中以蔬菜增加406元、鮮奶及奶粉增加41元、水產品增加27元、雞蛋增加19元較多;除食物類外,以燃氣增加60元支出最多。
支出減少的部分,食物類中,部分水果盛產,豬肉、雞肉也因供給增加,使得價格滑落,支出分別減少173元及11元;而網路費、市內電話費及行動電話費率陸續調降,致使通訊費支出減少125元。
此外,2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1.92%,主要是因為油品、機械設備及水產品等價格,續居相對高檔,但基本金屬價格下滑,抵銷部分漲幅,其中國產內銷品跌0.25%、進口品漲4.3%、出口品漲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