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勢力抬頭,兩岸三地貿易頻繁,1,000大企業調查已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天下雜誌》今(15)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營企業連續6年獨占龍頭;台灣唯一擠進前10名的鴻海精密下滑一名,敗給首次入榜的嘉能可(Glencore);而最賺錢的50大幾乎是香港掛牌、聚集上海或深圳的企業。
《天下雜誌》連續6年以台灣、香港、上海、深圳4個證券市場,掛牌交易的財報營收資料,進行「兩岸三地1,000大」調查。今(2012)年分析兩岸三地的企業消長發現,中國掛牌企業新增13家,總數拉抬至507家;香港企業再增16家,爬升至285家;但台灣卻有29家企業跌出榜外,成為唯一遞減的區域。
「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總營收高達新台幣164.2兆,兩年內成長60%,創下近3年來新高。其中中國石油化工以11.4.兆的收益拔得頭籌;中國石油天然氣收入9.1兆居次,兩者已分別蟬連6年的冠、亞軍;首次進榜的嘉能可(Glencore)則以5.3兆新台幣的營收規模擠下鴻海精密,拿下第3名的位置。
整體來說,前10強主要是能源、資源、金融與電信業的天下,而鴻海精密雖然下滑一個名次,但仍以3.5兆的營收、近乎台灣2成GDP的規模,成為唯一擠進前10強的電子科技產業與台灣企業。其他表現亮眼的台商尚有22名的廣達電腦、54名的宏達電,顯然集中於代工、PC、手機等電子資訊業。
在大陸的台商部分,則以104名的高鑫控股(大潤發)、306名的食品業中國旺旺,以及138名的康師傅成績最為優異。《天下雜誌》表示,高鑫控股主掌中國大潤發與歐尚集團,上市首日創下高價10.58港元,去(2011)年更以3,086.3億新台幣的營業額,領先沃爾瑪與家樂福,成為中國外資零售龍頭。
獲利成長最快的50家企業中,1/3來自上海、深圳兩地股市。有趣的是,中國酒企業「錢」景看好,前50名就占了4個名額,包含貴州茅台酒、瀘州老窖、煙台張裕葡萄釀酒與江蘇洋河酒廠,獲利率均超過3成;而最會賺錢的企業約7成香港掛牌,以地產與金融為主,涉及中國龐大內需與募集資金便利性等誘因。
《天下雜誌》指出,最會賺錢前50強中,台企僅元大金控(22名)、亞太電信(25名)、兆豐金控(29名)與台積電(49名)入榜;在每股盈餘(EPS)的表現上,也只有10家挺進。不論是投資市場或企業獲利,均遠遠輸給中國與香港,伴隨中國、日本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即將啟動,台企則是須要更有效的策略方向,才能突破重圍。
2012「兩岸三地1000大」調查前10名,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