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境外基金規模出爐,國人持有金額縮水至2.39兆元,較上(2)月減少0.79%,中止連三月成長趨勢,顯示在歐債危機攪局下,不但資金縮手,基金淨值也受到衝擊。不過,以第一季來看,季度成長7.7%,則是2010年第三季以來單季最大成長幅度。
3月份所有基金類型呈現全面流出,僅高收益債及新興債基金規模分別成長2.5%及1.2%,並連袂創下近八個月新高規模。其中,高收益債基金氣勢最旺,第一季規模成長10.8%,居各類型基金之冠。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團隊經理布萊特˙派伯斯(Brett Pybus)認為,儘管高收益債券容易受到金融事件影響,而造成利差的擴大,但根據每次歷史經驗的顯示,重大的事件反是投資高收益債券良好的時間點。因為隨著時間的消化與投資氣氛的改善,高收益債券在利差快速擴張後,往往總是會再收斂回到正常應有的水位。
事實上,金融風暴後,企業大多數採取保守的財務槓桿方式因應,再加上目前利率偏低,促使企業在信用品質相對更為健全後,偏愛以發債或再融資的方式籌資,使得高收益債券市場規模逐年攀。而且,自金融風暴後,投資人對於高收益債券的需求只增不減,更加推動高收益債券的發行。
布萊特˙派伯斯分析,美國將維持低利率至2014年,使得公債的殖利率長期維持在低檔區間震盪,造成公債波動幅度增加。但觀察殖利率變動幅度與高收益債券之間的關係發現,殖利率在上下2%之間震盪時,高收益債券平均還可以達到正報酬的收益,顯示著高收益債券對利率敏感度低,特別是當利率穩定或溫和走揚時,高收益債券通常還是可創造更高的平均報酬。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也認為,同樣經歷金融海嘯遭逢修正,美國S&P500指數至今尚未回復到2007年的1,562高點,但高收益債券由於總報酬包含價格表現與債券配息收入,JPMorgan全球高收益債指數早在2009年8月即已收復海嘯前高點272點,且一路續創新高。
羅伯‧庫克並強調,企業手上現金充沛,S&P500企業帳上現金佔市值比重逾10%,來到1995年來新高,違約疑慮大幅降低,利於高收益債價格走升,在景氣回春撐腰下,高收益債可望隨利差收歛及資金行情持續走俏,唯高收益債券價格波動較大,投資人宜謹慎因應。
3月國人持有境外基金規模變化,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