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理財 經貿 卡訊 消費 休閒 達人專欄 萬象
  CardU首頁 > 焦點新聞 >
【消費】
吃糖成癮有如酒癮 易暴力過動學習不良
人蔘液反不能降血糖 呼籲業者標示含糖量

記者  段楚禎  報導   2012/05/18  
民代呼籲廠商,應主動標示食品含糖量(圖/卡優新聞網)

  消費者有知的權利,不過根據現行《市售包裝食品營養宣稱規範》,得標示熱量、脂肪、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納等成分含量,至於含「糖」量卻沒有強制規定,因此目前的食品包裝,只有標示碳水化合物,卻沒有特別標示含糖。

 

  其實「碳水化合物」和「糖」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含糖的食品吃多了不僅會發胖,更可能誘發情緒憂鬱、影響孩童發育。而空有熱量的糖類和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大不同,含糖的食品吃多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依現行規定,糙米和糖果都標示為碳水化合物,但其實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吃糖造成血糖波動,像人蔘液原本有降血糖的功能,也可能因為含糖量過高而失效。

 

  標示成同樣份量的碳水化合物、一樣的熱量,吃下去對身體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糖吃多了會造成脂肪累積、慢性發炎、老化的負面影響。以市售人蔘飲品為例,喝起來甜甜的飲品,卻沒有標示含糖。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送驗後發現,這類飲品的含糖量相當高,10款市售人蔘保健食品中八成含糖量偏高。董氏基金會也提醒,口感並不能完全反映含糖量,酸酸甜甜的食品其實都添加非常多量的糖。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表示,攝取過量的糖不僅容易罹患慢性病,也影響心理狀態。對小孩子來說,糖攝食太多,易造成暴力、過動、學習不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喜歡不夠健康的食物造成學習不良的情況是一般人的25倍,而糖成癮有如酒精、煙癮一般,造成情緒焦躁,跟自殺和憂鬱症也有關係。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呼籲,廠商應該主動清楚標示販售食品的含糖量,國民健康局早在2009年提出《健康促進法》草案,針對高鹽、高糖與高熱量食物開徵健康捐,希望能鼓勵業者研發更健康產品,藉由提高不健康食品的售價,讓民眾減少購買,這項法案原計劃2011年開始實施,但各界尚未達成共識。

 

  在《健康促進法》稅尚未正式課徵糖稅前,政府呼籲業者響應糖份標示,民代則希望民眾建立不標示就不敢買的觀念,為自己的食的安全把關。

【2012/05/18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討論     列印     轉寄      收藏
  網友評價: (50.0%)讚  (50.0%)好  (0.0%)普普  (0.0%)待加強  (0.0%)需改進  目前共有2人評價
  您的評價: 讚  好  普普  待加強  需改進 
【熱門好康】
Google
新聞 好康 卡訊
【相關新聞】
| 關於卡優新聞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網站使用指南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7樓 TEL:(02)2591-330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 及 Firefox 尚不支援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