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郭董事長提醒大家苦日子要來了,他說,「歐洲的情況真得不好,美國2013年也一定不會好。」既然歐美都不會好,那麼台灣所受到的影響一定很大。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各國的企業領袖紛紛發表類似的看法,不難看出他們的憂心,而這波的危機其實比2008金融海嘯時更難面對。如果2008金融海嘯是重感冒為例,那麼現在的情況是衍伸了許多併發症,要同時醫好那麼多的症狀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金融海嘯導因於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連鎖引起了各家金融機構的崩盤,那時只要各國政府挹注夠多的資金,就可以慢慢把情況導回正軌,但是後遺症卻在現在才發生。
有些國家過度的擴大內需及照顧人民,讓人民失去了自我努力的意識,有些國家讓貧富差距擴得更大,造成各國仇富現象不斷,導致內政不安定。筆者很久之前就提過,用錢來填補金融海嘯時所造成的危機只能治標,世界必須再痛過一次才能步上正軌,而現在這個劇烈的疼痛,我們正要開始承受。
有人說,能用錢解決的事就是小事,反之則是大事,對照目前產生危機的國家來看,除了債務問題之外,都還面臨了嚴重的政治及民生問題。以希臘來說,目前政府的組成還是臨時政府,自然無力解決失業、自殺等民生問題;法國也才剛換新的領導者,原本的總統也是因為貧富差距、失業率等問題,被民眾趕下台。
要照顧中下階層民眾的生活,又要依靠富人來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同時還必須讓民眾感覺到政府不是跟財閥站在一起。如此複雜的狀況,怎是短期之內可以解決?
尤其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很多人發現政府用來救市的錢,多數都還是跑進了富人的口袋,面對現在的經濟窘境,如果各國要灑錢救市,勢必會遇到更多的阻力,因為民眾的仇富情緒已經瀕臨爆炸的臨界點了。
希臘在六月是不是真的會退出歐元區?這將是觀察的第一個重點,各國現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之下,實在很難再去協助希臘解決問題。身處亞洲的台灣,是否能如同過往一樣安度風暴?我真的不知道?!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