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發布的三月份景氣概況,顯示國內景氣已經有所好轉,但是台灣企業似乎還是信心不足。根據天下雜誌針對可能入榜2007年一千大企業的CEO進行調查,發現共有66%的一千大企業負責人,對於2006年的台灣經濟情勢不滿意,甚至有11%的人感到非常不滿意,這項比例也從2004年,年年升高。
一千大企業主們,對於台灣景氣也不抱持高度期望。有超過56.8%認為今年台灣景氣將維持不變,甚至還有25.1%認為會比去年更差,這兩項比例,都比去年還要高。
就因為企業家對於台灣景氣不具信心,所以連帶也不願增加在台灣的投資比例。調查中顯示,共有35.4%的企業,考慮今年增加對台灣投資比例,但也只願意投資「一成以下」。而選擇「零或減少投資」的企業,則高達26.9%,創下四年以來的新高。
企業不願意在台灣增加投資比例,重心自然就轉向海外。在調查的一千大企業主中,有將近八成考慮在海外徵才。這也顯示台灣不再是募集資金的地方,台灣產業呈現「內冷外熱」的狀態。
考慮到海外募資或上市的企業主,比例與去年相比,上升了0.6個百分點,佔了四分之一以上。特別是香港、中國大陸和美國等地區,特別受到這些企業主青睞。尤其以選擇中國大陸的比例,成長幅度最大,上升了7個百分點。
這五年來,台灣在一千大企業中扮演的角色,主要都是研發、製造生產和行銷自有品牌。但是卻在全球運籌管理中心、研發與資金籌措等較能創造價值的功能上,卻都嚴重衰退。
現在中國大陸主要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製造生產、經營零售通路與行銷自有品牌。但製造生產的比例,卻大幅滑落。中國大陸的角色已經由工廠轉變為市場,一半以上的企業主都已經在中國大陸投資獲利,未獲利的比率也在降低中。
而一千大企業主最擔心的,就是台灣競爭力下滑的問題,其他則還有成長空間受限、國內朝野政局衝突、兩岸局勢不明等。而在這些企業主眼中,台灣目前還面臨政策不一貫、限制過多、兩岸關係不明及陷入邊緣化這三大挑戰。
這些CEO普遍認為,營造有利企業經營及投資環境、使兩岸互動更加開放,並建構前瞻性的發展願景,才是明年總統大選後,新的領導人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