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海關出進口貿易概況,5月出口值261億美元,進口值238.3億美元,年增率呈現雙雙衰退,但出口值與4月比已止跌回升,5月出口值較4月增加2.2%。財政部預估,6月出口年增率可望轉為正成長,不過6月是關鍵時刻,出口能否真正好轉,還須要再觀察。
出口值比去(2011)年同期減少17.6億美元,衰退幅度6.3%,主要是以資訊及通信產品減少6.1億美元最多,減幅高達30.6%,化學品減少3.3億美元,負成長15.7%,光學器材減少2.4億美元,負成長12.1%,而礦產品出口則增加3.6億美元,成長22.5%。
觀察主要出口地區,5月對東協六國出口金額,為歷年單月次高,增加4%。其中,對菲律賓出口增加近49%,對新加坡出口增加24%,是最為顯著的2個國家。另外,對日本出口也有3.8%的成長,主要是因資訊與通訊產品出口增加較多。
對美國出口減少12.3%,對歐洲減13.4%,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也有10%的減少。其中光學器材、化學品、機械、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幅都達2位數,但資訊與通信產品增加23.2%。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占我國總出口6成,因此3個地區的出口衰退,對我國整體出口值影響頗大。
在進口部分,資本設備進口33.4億美元,較4月增加7.7%,已經連續4個月回升,但因為比較基期偏高,與去年同期比,仍有20.5%的負成長。財政部認為,資本設備進口金額連4個月增加,顯示民間投資已經逐漸回升。
農工原料進口18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4%,主要是因為原油價格走跌,及出口引申需求不振的影響;消費品進口也較去年微減0.5%,其中手機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1成,3,000 cc以上進口小客車,減少2成。
展望未來,財政部表示,歐債危機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影響到各國經濟動能,所幸德、法等核心國家的經濟仍然穩定,美國亦呈溫和復甦態勢,中國大陸力促消費及投資,對帶動全球經濟回溫有幫助,對我國出口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