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即將來臨,市面上各式粽子紛紛出爐、令人食指大動,尤其粽子搭配調味後,可能讓人一次多吃幾顆。不過,在享受美味大快朵頤的同時,得當心熱量和鈉攝取過量,疾病、肥胖因此悄悄上身。
以作法而言,北部粽用油去拌炒,所以熱量相較南部粽高,平均來說,台式肉粽一顆大約400~500大卡。而客家粿粽、鹼粽及豆沙粽,因為體積較傳統肉粽小,裡面可能不含餡料或是餡料較少,所以熱量也較低。
但是很多人在吃鹼粽時,往往會淋上果糖、蜂蜜、糖等醬料,也就攝取了額外熱量。另外,現代人飲食口味偏重,享用美食常常額外添加許多調味料,像是甜辣醬、海山醬、蒜蓉醬、醬油膏、辣椒醬等,搭配粽子吃起來特別美味,還有些民眾在食用南部粽前,還會再沾花生粉,這些調味料往往含有鹽、油、糖,無形之中額外增加熱量攝取,鈉的攝取量也會飆高。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林詠霈表示,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病人,須免攝取過多鹽份或糖類,造成血壓或血糖升高。一般來說,端午吃粽子掌握四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少醬料、多蔬果」,就可以健康過端午。
像是10公克甜辣醬、鈉含量有192毫克,使用蒜蓉醬的含鈉量更高、10公克就含有312毫克。有時一餐下來醬料可能會用到10至30公克不等,這時鈉量可能會到1,000毫克(約鹽2.5公克)。
林詠霈表示,依衛生署國民飲食指標建議,一天鈉攝取量勿超過2,400毫克(約鹽6公克),所以粽子再加上調味料的鹽分,很容易造成鈉攝取過量,熱量也額外多攝取近百卡熱量。
一家人團圓歡樂氣氛當中,最容易抵不過美食誘惑而大吃大喝,當心完假後會發現肥肉也跟著悄悄上身。飲食不過量、注意市售調味料熱量,再加上補充適量蔬果,就能安心過節。
各調味料熱量、營養成分比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