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家看了有關於歐洲國家目前困境的報導,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冰島,冰島前兩年就已經宣告破產,但卻很快的站起來,並且開始茁壯。對照目前的希臘、西班牙等國家還在水深火熱當中,冰島已經逐漸走出自己的路。
其中有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冰島拿到紓困的錢之後,並沒有投入去拯救銀行,反而成立了新的銀行並且讓資產慢慢轉移,舊的銀行如果體質不良就讓它「關門」,而新銀行因為記取了過去玩金錢遊戲的教訓,在經營上會穩健許多。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冰島金融秩序及體質回復正軌,也讓各項產業重新出發。反觀其他各國拿到紓困金之後,一定都先搶救銀行或政府財政,這中間只滿足了少部份人的利益,恐怕真正要脫離風暴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歐洲國家各項的社會福利長期以來令人稱羨,但是無形中也成為了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希臘目前就面臨了我們無法理解的困境,人民希望獲得其他國家紓困,但卻又不願意接受政府的樽節政策,這也難怪希臘逐漸被其他歐洲國家瞧不起。
我們所看到歐洲各國失業率如此高,其中隱藏著部分人民不願意工作的事實,這讓我想起台灣這幾年逐漸吹起的「慢活風」,主要就是鼓勵大家要追求工作及生活的平衡,並且拿了歐美許多國家為例,勞工每年都有好幾十天的特別休假等等,要大家好好享受生活,工作只要過的去就好。
如今這些令人稱羨的歐美國家一個一個崩塌,高福利的社會政策被重新檢討,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始喊出「我們要努力工作」,看看這些國家目前的困境,台灣人不知道做何感想?
這兩年來,我看過公司內很多年輕人,總是把工作很累不停掛在嘴上,動不動就說想要休長假休息、流浪一陣子,這種浪漫式的想法及工作態度,如何保有競爭力?
在職場上還沒有一定的成績之前,休息是件奢侈的事,在這嚴峻的時代,與其抱怨薪資不漲,倒不如檢討一下自己對於工作的觀念跟態度,這陣子不斷地有媒體在檢討台灣未來的競爭力,不如先找回台灣人逐漸消失的「辛苦打拼」精神吧!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