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好壞消息參半,漲跌走勢動盪不定,不過東協市場受惠於強勁內需消費力崛起,表現格外突出、一枝獨秀,成為國際資金低檔投資新興市場的熱門標的。市場人士分析,東協持續強力吸金,鄰近的東北亞局勢也逐步反轉,在市場的不同特性下,投資人可均衡布局亞太股市。
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陸續下修今(2012)年中國、美國與歐洲等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但仍維持東協成長率5.4%的預測值。主要原因是東協尚處於結構性成長的階段,外加內需消費、政策激勵、外人直接投資增加與積極推動基礎建設等利多推波助瀾下,降低國際經濟前景不明的影響。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估,今年東協核心與非核心消費類股的平均每股盈餘,成長率可各達12.4%與12.9%。其中,泰國增長幅度逾30%、菲律賓與印尼也將爬升15%,並推升相關類股飆漲20%至30%不等。預計今年東協企業平均每股盈餘可成長10%以上,泰國電信業與食品飲料業更上看57%與44%。
富達東協基金經理人郭玉蘭表示,截至7月25日,歐美普遍資金淨流出,但東協強勁吸金逾48億美元,形成明顯對比。東協各國經濟具互補性,可架構良好投資組合,包含印尼、菲律賓、泰國與新加坡股市,均表現亮眼。而高股息的新加坡,包含銀行、醫療保健與核心消費類股,都將是投資重心。
保德信亞太基金經理人羅暐程指出,今年股市漲幅超過兩位數的國家中,已開發市場僅剩美國、德國與丹麥,其餘多集中在受惠於區域貿易與內需興旺的東協市場。而鄰近的東北亞市場,也明顯走向復甦之路,像是原先經濟成長較弱的日本,在內需支撐與汽車產業回升下,景氣開始出現反轉態勢。
羅暐程強調,亞太地區的循環性類股落後防禦型類股的幅度,已接近2008年的低點,估計近期外資將重返亞太股市。不過東北亞企業發展成熟,企業獲利、本益比將是重要指標,而東南亞處於成長初期,擴張力道與規模攸關後續股價表現,投資人可利用市場的不同特性均衡布局,掌握亞太股市的投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