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公益捐款金額一年就達到427億元,顯示台灣人不吝於愛心捐款。但因某些突發性的災難或事件,像是一碗麵的故事,或是921的賑災募款活動,並無法長期持續,而民眾也不清楚這些捐款的運用狀況。
透過公益認同卡,持卡人在消費的同時,銀行就依照刷卡金額,提撥一定比例捐錢給聯名的弱勢團體、兒童關懷等單位,讓消費者在刷卡消費時,無形中也幫助了需要的人,也能清楚資金的流向。
目前在台灣發行的公益認同卡不少,例如中國信託、台北富邦、合作金庫、聯邦、華南、花旗、遠東、安泰等銀行與永豐信用卡,都發行有這類的公益認同卡。
而這些公益聯名卡,在卡友消費同時,會提撥一定比例給各聯名單位,如合作金庫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認同卡、聯邦銀行守護天使認同卡,就提撥千分之2.5;中國信託蓮花卡、花旗喜憨兒認同卡、永豐小太陽健康卡,則都提撥千分之2.75。
而台北富邦TVBS寶貝希望認同卡、四大考驗認同卡、聯邦八福公益卡、華南信望愛認同卡、遠東商銀伊甸愛心卡、安泰台灣世界展望會認同卡,提撥千分之3。合作金庫的關懷獨居貧困老人及失學弱勢兒童認同卡、吉杮卡、惠眾基金會認同卡,提撥千分之3.25;其中,中國信託的家扶公益認同卡,甚至還提撥到千分之5。
另外,除了在卡友消費時提撥的金額外,有些信用卡只要核卡後,就馬上幫卡友捐出一筆款項,如合作金庫發行的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認同卡,在核卡後一個月只要卡友首次刷卡,不限金額,就替卡友回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100元;台北富邦TVBS寶貝希望認同卡和聯邦八福公益卡,則是核卡後分別為卡友捐出300元給予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和八福聯盟;安泰台灣世界展望會認同卡,更是捐贈500元給世界展望協會。
這樣一張公益卡,能讓有心做愛心,又苦於能力不足的民眾,都能投身公益,除了可以有助於他人,消費的紅利點數還是照常累積,有好康拿還能做公益,可說是「一兼二顧」。民眾更可以選擇信用卡,將愛心捐助給指定的社福公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