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房市交易不若以往熱絡,使房貸業務成長受限,因此銀行改推房貸壽險,包括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臺灣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都與壽險公司合作,積極銷售相關商品。據統計,目前房貸壽險平均保額達570萬元,遠高於國人平均壽險保額135萬元,也比平均房貸借款約500萬元多。
房貸壽險為「房貸」加「壽險」的一項產品,民眾在辦理房貸時,銀行就順便推薦壽險,受益人第一順位為銀行,如果房貸借款人在尚未繳清房貸時不幸身亡,房貸壽險就可發揮作用,理賠優先給付銀行,讓後續房貸不會沒有著落。
不過,國內房貸壽險與國外最大不同,就在於台灣產品被歸為「借貸保險」,依照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規定,現在只有「金融機構」才能擔任借貸保險商品的要保人,消費者反而不能擔任要保人。
金管會指出,多數銀行承做房貸給客戶後,會要求再購買房貸壽險,同時必須採一次繳清所有保費的方式,若以500萬元的保額來看,保費可能要數十萬元,對消費者確實不利,有些甚至又向銀行借貸另外一筆費用,負擔越來越大。
隨著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上路後,金管會認為,房貸壽險權責不清的情況,確實可能會在未來造成紛爭,因此內部已正檢討相關法規,來導正市場作法。
現階段國內市場第一大房貸壽險公司為法國巴黎人壽,和14家銀行維持良好合作關係,去(2011)年底的房貸壽險有效契約保額已達907億元,若再加計其他壽險公司房貸壽險保額,全台市場房貸壽險有效契約總保額已突破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