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年輕人赴海外打工的話題持續討論了一陣子,媒體用「台勞」形容這些到國外打工的人,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打工度假「享受生活、體驗人生」。當「台勞」一詞出現的時候,許多媒體及官員紛紛反駁這樣的說法,甚至有官員解釋是種「壯遊」行動,而我只看到這些媒體及官員一旦受到批評,就趕緊出面辯解的窘樣。
台灣的低薪環境早就是不爭的事實,不想讓「台勞」一詞發酵的原因,是認為這類名詞是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家才能使用,「台灣」怎麼可以跟這些國家混為一談?
其實不管是台勞也好、打工度假也罷,前提就是年輕人去的國家,其收入比台灣來得高,否則怎麼不選擇去非洲國家體驗生活?「收入」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菲律賓、越南等國民,也是因為台灣薪資較當地高,所以選擇來台灣當菲傭、越傭。台灣人因為其他國家的收入較高,所以選擇去高所得國家從事當地人較不願做的勞力工作,這跟菲傭、越傭有何差別?
台灣現在的每個人都很怕被人看不起或是批評,當政府官員被質疑時,就跳出來拼命解釋,當韓貨入侵台灣時,就拼命抵制韓貨,並且舉例韓國也沒那麼好。當媒體出現台勞一詞時,就提出這是「壯遊」、「體驗生活」,沒有官員想到為什麼政策不被大部分民眾所了解及肯定,沒有人去思考為什麼韓國貨暢銷全世界而不是台灣商品,沒有人願意去面對為什麼台灣的薪資比其他先進國家差這麼多,我相信的確有人是去打工度假、享受生活,而「錢」當然才是主要考量之一啊!
台灣勞工似乎總是被犧牲的一群,這幾天爭議很大的基本工資調整案,似乎又要被暫緩了,如果台灣的薪資環境永遠都是如此,那麼出國當台勞賺取較高的收入,已經是擋不住的趨勢了。
反正不管在台灣或國外,勞工只有求生存的需求,哪裡可以多賺錢就往哪去,別再為了那無謂的民族尊嚴爭論「台勞」的定義,如果在台灣可以多賺錢、過好日子,有誰願意離鄉背井出外打拼?政府要想辦法讓企業賺錢,而且台灣的薪資水準已經到了必須立刻調整的時候了,否則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台灣,去當「台勞」。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