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貼上「草莓族」標籤的Y世代,現正步入25歲至34歲的年齡,成為職場的中堅份子。《Cheers》雜誌最新發布的調查,發現Y世代渴望表現的舞台,討厭別人用上一代標準來審視自己,相較於薪水與失業問題,反而更關心專業發展。同時,也坦承對於社會與人群,以及國際局勢的變遷過度冷漠、欠缺關心。
根據《Cheers》雜誌「2012年Y世代工作觀網路調查」的資料顯示,共有三大發現與兩大轉變。其中,第一項發現是Y世代渴望表現的舞台,69.8%曾在工作上嘗試突破與創新,不過40.8%主張只有結果成功,才會獲得公司的正視,更有17.8%認為主管的期待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第二項發現,「不要用上一代的標準來看我」是Y世代的主流心聲。選擇工作最重視「個人未來成長機會」(71.3%)、「薪水、獎金與福利」(65%),而非企業品牌(7.9%)。相較於「薪水太低」(24.2%)與「可能面對失業及無薪假」(8.2%),則是更關心「提升專業」(63.5%)、「培養格局與視野」(63.2)。
第三項發現,Y世代認為最能代表自己的形容詞,前3名依序為「自由」(42.2%)、「個性」(30.7%)、「創意」(28.2%)。不過重視自我的Y世代自評發現,相較於上一代,59.4%同意自己不夠關心社會與人群;更有77.1%主張台灣年輕人對於國際變化的關注度,遠低於其他鄰近的亞洲國家。
至於第一項轉變是,Y世代創業或當SOHO族的比例逐漸下降,去(2011)年逾9成受雇於人,不到1成是自己當「頭家」,低於2001年選擇當「雇主」或「自營作業者」的比率(20.3%)。第二項轉變則是民選機關首長的人數,從2002年的6.4%降至去年的2.1%,顯示Y世代參選人的執政能力,在選民心中有待加強。
整體來說,《Cheers》雜誌表示,高達92.6%的Y世代,十分認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說法,「講沒有人才、一代不如一代,不但不公平,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問題,因為我們沒有提供下一代可以發揮的舞台。」;其次則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說的台灣缺乏「有創意、會創新」的中階人才(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