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終於撥雲見日,財政部今(8)天公布9月出口值為271.7億美元,創下14個月以來新高,出口年增率成長10.4%,終結了連續半年的衰退,還出現了2位數字的成長幅度。財政部雖然對10月出口能否持續正成長,不是很確定,但確定今(101)年第4季出口會正成長,前提是國際間經濟及金融,沒有再發生意外情事。
9月出口值271.7億美元,比8月增加1成,也比去(100)年同期增加1成,是連續6個月負成長後,首度轉正,且幅度相當明顯。財政部甚至認為,出口值大增至270億美元以上的主要原因,跟基期偏低無關。
9月出口值較去年同期增加25.6億,以礦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增加較多,電機產品及交通運輸設備也呈2位數字的成長。礦產品出口23.8億美元,增加1.4倍,主要是因為去年六輕停工,基期偏低,且東協國家的需求也大;電子產品出口77.5億美元,成長10.5%,來自中國大陸及日本的備貨需求增加。
光學器材出口2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6%,是因中國大陸對液晶裝置及零件的需求增加;但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11.8億美元,持續衰退,9月衰退幅度20.1%,則是因為手機出口減少3.9億美元,減幅56.9%所致。
至於10月出口,能否維持這個氣勢,持續呈現正成長?財政部分析,去年10月出口值高達270.3億美元,屬於很高的水準,但如果今年10月的礦產品出口能維持不錯的動能,足以補上歐美年底需求動能可能不足的缺口,才會有機會增漲,但目前還不敢講。
倒是第4季出口正成長的機會大,財政部指出,去年11月出口值246億,12月出口值241億,這2個月的出口值基期都低,只要國際間不要再有意外的利空消息出現,11、12月出口都會正成長,合計第4季出口也會正成長。
但是,統計全年出口正成長的機會就很低了,去年全年出口值3,083億美元,今年1到9月累計2,236億美元,還差847億美元,若是由10、11、12月等3個月來分攤,每個月則要有282億美元的出口值。財政部認為,要達成這個目標的難度很高。
此外,9月進口值230.9億美元,成長1.3%,是5月以來首次正成長,資本設備進口28.2億美元,衰退0.2%,農工原料進口值180億美元,成長0.4%,消費品進口22.7億美元,成長11.3%,其中以小客車及手機進口增加最多,分別是21%及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