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對於台灣電競選手拿下世界冠軍有何看法?我說非常恭喜他們,除了為國爭光之外,更重要的是拿下了高額的獎金。接著又問我,「如果你的小孩要走這條路贊成嗎?」,我想了一下回答他「如果國內環境許可我會贊成,但同樣必須要具備第二專長」。
因為看到這些電競選手幾乎都是休學的狀況,我不禁想到國內棒球選手的現狀,因為從小就開始打球,所以書也念的不多、沒有第二專長,最後甚至誤入歧途,走上簽賭這條路。職業電競在國內才剛開始萌芽,可創造多少經濟價值仍是未知數,替自己準備好第二專長,才能讓這條路走得安全一些。
我自己是個棒球迷,向來有個疑問,美日的職棒選手高學歷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還是醫學、法律等專業科系的高材生,在他們求學的過程中很少出現「放下書本、全力打球」的狀況。通常都是等到大學之後,才確定自己是不是要走上職業運動這條路。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的棒球,在青棒之前很容易在國際上取得好成績,一旦是成棒或職棒的對決,我們就很難占到便宜了。因為我們在運動這條路上,經常不允許小孩子兼顧念書,結果就是長大之後,除了打球之外什麼都不會。
此次的電競選手也很類似,當我知道有選手是休學狀態時,我不禁替他們捏了一把冷汗,一來電競產業尚未成熟,這條路很容易夭折;二來要讓自己站上國際舞台,除了電競能力之外,不錯的學業成績、語言、知識能力,都能讓自己加分,也可以讓自己在電競之外有個退路。
我向來反對這種豪賭式、沒有退路式的追求夢想,我們不能否認成功者是少數,如果太小就讓自己毫無退路的走上這條路,那未來的人生要怎麼過下去?
台灣對於競賽型項目的支持及養成教育,本來就有缺失,一旦不成功就可能連謀生的工作都找不到。在電競新聞熱潮退去之後,想要走這條路的人,務必思考清楚,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荒廢學業,因為只有完整的規劃,才能讓自己發展的路走得又長又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