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方便、迅速是現代人的生活指標,因此網路購物已成為重要的行為。一份由資策會公佈的資料中,可以發現民眾最常去的虛擬購物通路,已超越實體的百貨公司,顯示網友已養成網路購路的習慣。
根據TNS的調查,海峽兩岸15歲以上的網路使用者,有將近九成的兩岸網友都曾利用網路購物,但支付方法卻不盡相同:台灣網友對貨到付款最放心,而中國網友則喜愛「支付寶」。
台灣網友喜愛以「貨到付款」作為付款方式,主要原因在於希望能當場驗貨、銀貨兩訖,再加上許台灣網路賣家、廠商都提供有便利商店取貨付款的機制,更讓貨到付款的方便度大增。其次則較常使用信用卡支付,比例遠高於中國網友。
而中國大陸的網民,僅有12%未曾在網路上購物,網友透過不同方式支付購物款項,其中以「支付寶」最受喜愛,使用率最高,達到33%。其次的支付方式,則是「網路銀行」與「貨到付款」。
所謂「支付寶」,是針對網上交易所推出的安全付款機制,在買家確認收到商品前,由支付寶替買賣雙方先行保管貨款,待買方確認貨品無誤後,支付寶才將貨款付給賣方。
此外,兩岸網友對於網購也有滿意與不滿之處,滿意的地方有:「商品種類多」、「購物流程方便快捷」和「商品價格相對較低」;不滿意的地方則是「商家信譽度不實」、「線上付款的安全性」與「售後服務」。台灣與中國網友看法大致相同,但台灣網友較在意「售後服務與維修保障」,至於「網路付款的安全性」則較不擔心。
TNS台灣研究副總監龐睿智表示,「網購」已經逐漸成為兩岸的消費習慣,而「線上付款的安全性」和「商家的誠信」也成為影響網購的重要因素,「安全性高」再加上「方便快捷」將成為網友的首選付款方式。
TNS中國資深研究經理黃旭卿則指出,中國網購必須盡快建立「物流配送系統」和「客觀公正的商家的信用評等機制」,因此是否有中立監測評估機構,將直接影響網購產業。
對於時間有限上班族來說,利用網路購物不但可以查詢貨品資訊、價格,享受多樣化的支付方式,甚至可以利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輕鬆購買商品,無怪乎會成為兩岸網友喜愛的購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