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2)日主計處公布10月失業率4.33%,較9月微增0.01個百分點,並較去(100)年同期上揚0.03個百分點,外加無薪假人數半個月內爆增約1,500人,勞力市場需求不見起色。人力銀行調查發現,目前過半數待業者屬於非自願性失業,平均待業時間長達4.47個月,即使順利就職,福利也劣於前一份工作。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資料庫顯示,10月職缺終止連續13個月的「收黑」局面,首度微幅上揚,但全職工作數仍長達8個月在29萬上下搖擺,不見爬升。同時針對9至11月的待業者進行調查發現,平均待業時間達4.47個月,始終無法獲得伯樂的賞識,15.13%暫以兼職維持基本經濟收入度日。
其中,53%屬於非自願性失業者,以「新鮮人至今找不到工作」(19.35%)最多,其次是「出於企業精簡人力、組織重整、部門裁減而慘遭裁員」(18.01%)。另有47%是自願離職者,常見的辭職原因包含「不滿前公司制度文化」(44.86%)、「想轉換跑道」(34.98%),或是「工作沒有成就感」(31.28%)。
高達93%的求職者一致認同今(101)年下半年「頭路」難尋,求職規劃以「先求有再求好」(59.77%)居多,「持續尋找理想工作」(32.76%)居次,「兼職、打工熬過待業期」(23.56%)再次之。理想職務別依序是「經營管理」(23.18%)、「生產製造」(16.48%)與「工程研發」(13.03%),平均期望薪資為32,270元。
進一步分析近3個月內成功就職的案例,80%抱持「先求有再求好」的工作心態,與現實妥協的決心可見一斑。平均待業期2.99個月,其中23%從事「傳產製造」,投入「民生服務」與「資訊科技」各占15%左右,平均起薪31,438元,低於期望值,並有半數直言福利待遇不如以往,揭示求職者「降格以求」的無奈。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表示,許多企業基於年終成本與人員異動率考量,習慣延遲至年後轉職旺季徵才,導致第4季釋出的工作機會普遍較少。建議待業者可透過兼職、打工的方式,度過農曆年前的「過渡期」,或利用多元管道進修、學習第二專長,強化個人競爭力,提早為下一個「好飯碗」鋪路。
延伸閱讀:
10月失業率不降反升 薪資水準倒退嚕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