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讀者對這主題,並不太感興趣,但是近日翻開一些報紙,都用頗為顯著的篇幅報導上週末卡債族的遊行,並且用了不同的角度去評論債務清理法。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這些報導鮮少去探討債務清理法的必要性及配套措施。
大部分的媒體,提到不該在靠近選舉時討好特定弱勢族群、未來會有道德風險、台灣金融市場會遭受重創、地下金融會復甦等等,這些問題存不存在?當然是存在的,但該如何解決?卻沒有媒體提出較有建設性的看法,我不太願意在這多做批評,因為我相信卡優新聞網大部分讀者,是沒有卡債問題的,但是當社會輿論幾乎一面倒的時候,我想藉這個專欄來呼籲大家,要重視債務清理法,這不僅是你我未來都有可能面對債務問題,更是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民生議題。
在此,提出兩個我曾接觸過的案例,來說明其原委:
案例A:林先生負債將近180萬,負債是因為作生意失敗,透過了債務協商爭取到了80期零利率的優惠,但是加上房貸他一個月要支出三萬多元,還不包括日常生活支出等等,他現在一個月的收入將近4萬。
我沒看過他買過任何一個名牌、任何一個奢侈品,嚴格來說他沒過過一天比較好的日子,只因為產業大量外移,他在台灣所經銷的商品,抵不過便宜中國貨的大舉入侵,所以只能黯然宣告結束營業,總結下來負債180多萬。協商機制有幫到他嗎?有的,但是生活能繼續過下去嗎?答案卻是不一定。
案例B:王小姐負債將近200萬,為了替家中欠下地下錢莊債務的母親還債,多年來以卡養卡,去年申請債務協商失敗,因為每個月還不出這麼多錢,只能期待債務清理法,透過法律更生的過程,她才有希望的明天。
我不是一昧的希望債清法無條件通過,只希望相關當局能正視這個問題,不再是透過媒體放話,講些道德風險等等的風涼話,這樣問題就能夠解決了嗎?像我就贊成房貸部份,在更生期間一樣要按期繳納本金,而不是只繳付利息,透過理性的討論,才有可能替這些弱勢族群找到出路。
卡債問題不單純只是金融問題,它背後更代表的是一連串的社會福利問題,有人說不該在選舉敏感時刻討論這法案,來討好特定族群。
但反過頭來想想,台灣這社會,在平常時刻有人會替弱勢族群著想嗎?就是因為是弱勢,才更應該把握這唯一機會,發聲爭取權益。否則選舉過了,這些聲音就被淡忘了,他們的悲歌同樣無解,為這些弱勢族群找條生路吧!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