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發布最新一季幸福感調查,個人幸福分數降為62.4分,低於年初的64.2分,僅是勉強維持及格幸福的小資族;民眾評價台灣社會整體幸福的分數,更加悲觀,只剩40.6分的死當邊緣,比起年初的48.9分足足衰退8分之多。在各類社會紛擾下,人民的幸福感似乎只能靠著人際關係來支持。
影響個人幸福感的細項指標總計有12個,自我滿意度最高的一至三名是與社會連結度相關的家人關係、朋友關係、個人心理健康,顯然人際親情仍是國人幸福感的最大來源;滿意度最低的三項依序是代表經濟所得的未來生活保障信心度、財務及收入、目前生活狀況等,在經濟不景氣、個人退休保障逐漸減縮的大環境下,個人經濟實力連自己也很擔心。
遠見表示,今(101)年2月開始第一次幸福調查,到11月的調查,兩次民調時間相差10個月,但人民對於財務與未來生活保障的信心,不僅沒有改善,滿意分數更是愈來愈低。
雖然個人幸福感在及格邊緣,成績不佳,但是對於社會整體幸福感的評價卻更差,分數差點見到3字頭,11月整體評價分數只剩40.6分,充滿負面情緒。
遠見分析,第4季的幸福感調查時間為11月1日至5日,此時恰巧有許多社會關注的事件,例如9A立委津貼爭議、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勞退金破產隱憂、政府基金委外代操遭坑殺等負面訊息,都在10月中下旬引起很大的爭議及討論,讓人民豈只無感,更是反感。
遠見指出,幸福感調查從年初到年尾,以全年幸福成績單來看,台灣人民今年給自己的幸福分數,全年平均是63.1分,而評價全體台灣社會的幸福分數,全年平均是43.9分,兩者差距達19.2分,人民自己看自己還算勉強幸福,但對於整體社會感到悲觀的氣氛,則是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