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理財 經貿 卡訊 消費 休閒 達人專欄 萬象
  CardU首頁 > 焦點新聞 >
【卡訊】
Visa導入行動支付 估計五年內快速成長
台灣具有發展優勢 關鍵在於民眾接受度

記者  林惠琴  報導   2012/12/14  
手機應用NFC技術,可以進行感應交易(圖/卡優新聞網)

  國內免簽名感應式刷卡交易日益普及,搭上行動裝置掀起的智慧風潮,國際發卡組織Visa擬將應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Visa payWave感應機制,導入行動終端設備。日前已於倫敦奧運選手村測試,持手機「嗶」一下,即可進行付款,未來民眾只要一「機」在身,免帶一堆卡片出門。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統計資料顯示,去(2011)年全球共有60億名行動網路用戶,占總人口數的87%。其中,亞太區達39億,明顯超過半數,尤其新加坡、韓國、香港、台灣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介於50%90%之間,行動裝置普及化的程度相當成熟,具備發展行動支付的基礎條件。

 

  Visa亞太、中歐、中東與非洲地區行動支付技術區域總監Mike Middlemas表示,因應市場需求,Visa從傳統晶片卡,進階為感應卡交易模式,亞太區共發出2,470萬張Visa payWave感應卡,而且接受據點逾11萬。未來將再進一步轉移至Mobile Visa payWave行動感應技術。

 

  Mike Middlemas指出,相較於歐美國家,亞太區對於感應式交易的接受度更高,深具開拓行動支付商機的潛力。Mobile Visa payWave行動感應技術成功營運的構成要素,取決於支付交易處理、手機環境與空中傳輸技術(OTA),即接受交易的商店、支援安全執行的介面與程式,以及電信與服務管理端。

 

  以往發卡機構、收單機構、特約商店、消費者的四方支付模式,在行動支付上並未改變,只是應用的平台移植至行動裝置。未來卡友選擇欲購買的商品後,啟動手機的Mobile Visa payWave感應功能,並輸入通行碼,確認選購商品與金額後,點選支付按鈕,再持手機靠近特約商店的刷卡機,即刻完成交易。

 

  至於信用卡與SIM卡如何結合,Mike Middlemas說明,主要有3種方式,包含銀行與電信商合作,帳戶資料直接內嵌於SIM卡;銀行聯合供應商,將金融資訊存入記憶卡;以及開放民眾持手機前往銀行整合財務資料與行動機制。也可經由使用介面的設計,將多卡匯整在同一支手機上使用。

 

  Mike Middlemas認為,發展行動支付最大的困難在於符合要求的晶片供貨量太少,不過一旦足量順產,關鍵則是NFC手機與民眾的接受度。雖然亞太區尚處於萌芽階段,但台灣絕對是優勢國家,隨著NFC手機陸續問市,外加獲得Visa認證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達50多款,估計未來15年內,行動支付將會快速成長。

【2012/12/14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討論     列印     轉寄      收藏
  網友評價: (50.0%)讚  (50.0%)好  (0.0%)普普  (0.0%)待加強  (0.0%)需改進  目前共有2人評價
  您的評價: 讚  好  普普  待加強  需改進 
【熱門好康】
Google
新聞 好康 卡訊
【相關新聞】
| 關於卡優新聞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網站使用指南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7樓 TEL:(02)2591-330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 及 Firefox 尚不支援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