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文章提到筆者選擇投資基金時,一些粗淺判斷方式,但有些人還是連基金是啥都搞不清楚,只能聽著理財專員口沫橫飛一直介紹,所以筆者特別寫這篇文章,先讓一些人弄清楚基金的類型有哪些,這樣往後再做交叉選擇及分析時,會比較容易理解,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財務狀況的基金來投資。
基金的種類大致上可以依照下列幾種性質來區分:1.依照風險高低;2.依照投資標的;3.依照投資地區;4.依照投資範圍等,大部分基金都脫離不了上述的區分方式。
首先依照風險高低來區分的基金,又可分為成長型、積極成長型、平衡型、保本型等等,主要會依照型態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市場及投資標的,高風險高報酬是不變的投資法則,所以成長型基金多投資在熱門股的股票上。
積極成長型追求的是更高的獲利,所以多會投資在一些小型股、投機股等等,因為小型類股比較容易用資金操縱,所以獲利快速,若是您有多餘的閒錢,就算賠掉都沒關係,建議就不妨可以投資這類型的基金。
若無法承擔如此高的風險,就可選擇保本型或平衡型,這兩類型的股票大部分都會投資一些公債等等,來做避險,所以風險低,適合有家庭且需要穩健財務管理的人投資。
筆者剛出社會的時候,都是選擇積極成長類型的基金投資,想說反正還年輕可以拼拼看,但隨著結婚生子,高度成長類型的基金我已經很少碰了,除非有很充足的訊息來支撐,否則隨著年齡增長,已經沒有那種「心臟」,可以承受太劇烈的市場風險。
依照投資標的區分的基金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產業基金等等,股票基金相對於債券基金獲利較高,產業基金就屬於前述的積極成長型基金,去年風行全球的能源基金就屬於此類,創造了相當高的獲利。
用投資標的來判斷其實是最簡單的方式,因為透過投資標的便可很明確分析出是成長型或保本型,若再加上投資區域的分析選項,就更清楚了。
以上是一些基金的種類分辨方式,若是再加上自己的月收入、年齡、存款、目標獲利等等因素,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投資哪些了。下篇文章筆者將分享自身的實際案例,透過這樣的方式將可讓大家更清楚,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