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理財 經貿 卡訊 消費 休閒 達人專欄 萬象
  CardU首頁 > 焦點新聞 >
【專題】
悠遊聯名卡滿週歲 四家銀行發卡差距大
國泰世華遙遙領先 中國信託再推出五張卡

記者  周先白  報導   2007/09/06  
國泰世華發出31.7萬張卡,成績最優(圖/卡優新聞網)

  悠遊卡至今發行量將破千萬張,大台北民眾幾乎人手一張,已成為都會居民出門時,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中,具有多功能的悠遊聯名卡,推出至今剛好屆滿一年,截至8月底止,四家發卡銀行聯手發出了73.8萬張,但「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結果,這四家銀行發卡數量差距頗大。

 

  悠遊聯名卡在去(95)年七月熱鬧登場,同年八月下旬正式發卡啟用。一年下來,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新銀行及台北富邦等四家銀行共發行了近74萬張卡。與當初的三年220萬的合約卡數,平均一年要發73.3萬卡相較,『扣達』算是剛好達到,但以第一年發卡是高峰來說,這樣的成績只能說差強人意。

 

  根據了解四家銀行中,以國泰世華的發卡成績最優,總共發出31.7萬張卡,幾乎佔了悠遊聯名卡量的四成三;而台新銀行則以15萬多張居次,尤以新光三越悠遊聯名卡頗受女性卡友青睞;台北富邦發卡狀況與台新在伯仲之間,也約有15萬張之多,其挾著A Power卡的當紅炸子雞,開三方聯名的首例,所推出的全國A Power悠遊聯名卡,大力推升了不少卡量;發卡進度嚴重落後的則為中國信託,僅發出10萬卡之譜,距離55萬的目標,達成率只有18%

 

  國泰世華在交通卡上著墨甚深,悠遊聯名卡已發卡近32萬張,達成率高達58%,除了這張通行於北北基的悠遊聯名卡外,可以感應搭乘南台七縣市大眾運輸系統的交通卡TaiwanMoney Card,也發行了八萬張卡。就如同國泰世華副董事長李明賢所說,國泰世華是唯一南北通吃的發卡銀行。

 

  國泰世華表示,主要因分行業務及國泰人壽的支持下,才能有如此不錯的成績。另外,從六月份起新存戶的Combo(金融卡+信用卡)也具有悠遊卡功能,而悠遊聯名白金卡可獨享國賓戲院買一送一的優惠,都是發卡量成長的重要因素。

 

  台新銀行近期努力追趕,已超越台北富邦,發卡達成率為27%,約已發出15萬張卡,不僅推出新光三越悠遊聯名卡,更將該行著名的太陽卡和玫瑰卡,結合上悠遊卡的功能,是目前悠遊聯名卡卡別最多的銀行。

 

  台新除了廣設聯名卡之外,也推出不少相關的優惠活動,來吸引卡友申辦,像是新光三越悠遊聯名卡,10/14前的首刷禮,就是瑰珀翠經典護手霜禮盒,相當具有吸引力;太陽悠遊聯名卡在明年4月中前,到台塑加油站加油,就有抽中Mitsubishi Colt Plus汽車的機會;玫瑰悠遊聯名卡更是鎖定女性卡友,在遠東、遠企、美麗華、廣三SOGO、漢神等五大百貨公司,同享VIP級的購物優惠。

 

  台北富邦發卡也有15萬張,達成率也是27%,在A Power悠遊聯名卡的加持下,發卡狀況堪稱順利。近期再推出「北市府悠遊認同白金卡」,由於申辦條件不高,只要年收入22萬元即可申辦白金卡,預期將會吸引許多年輕卡友申辦。

 

  中國信託雖是最大的發卡銀行,但在悠遊聯名卡上卻落後許多,發卡10萬張,達成率18%。雖然也推出有「國民旅遊悠遊聯名卡」,但那只有公務人員能夠申辦,所以對於發卡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中國信託則表示,將會再推出五張三方聯名卡,包括有屈臣氏、TAIPEI 101夜光卡、中油VIP聯名卡、COSTCO卡、大葉高島屋卡,都會附加悠遊卡功能,今年『扣達』應不成問題。

 

  台北智慧卡公司不斷的推出悠遊聯名卡的服務,不僅具有悠遊錢包的小額支付功能,可以在全家便利店、特約商店感應消費外,還可以在路邊停車付費或捷運停車場加值,而在北市圖也能借還書,另外搭乘貓空纜車、基隆公車都可以使用悠遊聯名卡,未來還可以使用手機,來當成悠遊聯名卡使用。

【2007/09/06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討論     列印     轉寄      收藏
  網友評價: (12.5%)讚  (62.5%)好  (25.0%)普普  (0.0%)待加強  (0.0%)需改進  目前共有8人評價
  您的評價: 讚  好  普普  待加強  需改進 
【熱門好康】
Google
新聞 好康 卡訊
【相關新聞】
| 關於卡優新聞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網站使用指南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7樓 TEL:(02)2591-330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 及 Firefox 尚不支援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