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債風暴雖然已過,今年各銀行信用卡也慢慢從谷底爬升,但成績還是不見起色,銀行為了降低成本,開始縮減卡友權益,也有部份銀行為了增加收益,使出各種招式,希望卡友多多使用循環信用。
年底到了,銀行各部門繳出的成績單中,個人消費金融部普遍成績不佳,雖然已比去年卡債風暴時呈現赤字好很多,但還是不見哪家銀行有賺錢,有些銀行業者就私下表示,只靠著收取刷卡手續費,實在沒有賺頭。
信用卡發卡量一直位居龍頭位置的銀行,每項信用卡服務都堅持酌收1%的手續費,更在將於明年開始,未申請轉換為電子帳單的卡友,三千元以下的刷卡紅利全部沒收。
另一家剛變成本土的外商銀行,則是在最近的電視廣告上,大大宣告現金回饋最低0.5%、最高6%,但仔細一看,計算方式卻是以「前期帳單累計未繳餘額」決定,擺明了就是變相誘導消費者動用循環利息。
還有本月剛發行首張卡通圖樣悠遊聯名卡的發卡銀行,也公佈自11月2日起,調降信用卡最低應繳款,從原先的1000元改為800元,未償還應付帳款也從3%降為2%。
表面上看起來,最低應繳金額變低了,是為了減低持卡人的負擔,但實際上的目的,卻是要增加未繳金錢,才能滾入循環信用,大賺利息。
該銀行主管也坦承,最低應繳金額門檻調低,真正的用意是希望卡友能多多使用循環利息。但他也自清表示,這樣的作法是為了提供需要用錢的卡友,在預借現金之外還有另一種選擇。
發卡銀行動作頻頻,除了縮減卡友權益之外,還利用降低繳費門檻、提高現金回饋等手段,來吸引卡友動用循環利息,感覺上像是個陷阱,雖然構不上是種陰謀,但也背負了「陽謀」的「奸巧」。
至於卡友是否需要動用利息較高的變相借款,應該要仔細自我評估。如果真有需要,銀行的促銷方案,也不失是個不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