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光觀產業,台北縣今(3)日發行全新的「台北縣觀光護照」,除了將轄境內景點作一次總整理外,還首度與銀行異業結盟,隨書附贈「台北縣旅遊認同卡」,讓遊客出門玩耍可以免帶錢包。
有「無煙囪事業」美稱的觀光產業,近來年已成為各地方政府重要施政建設之一,為了吸引更多人「到此一遊」,目前最常見的行銷手法,就是發行搭配各種吃、喝、玩、樂折價券的「觀光護照」。
但台北縣此次的觀光護照卻首開先例,除了推出PDA網路版供下載外,還搭配推出了台北縣旅遊認同卡,要遊客體會一卡在手,便能「四界趴趴跑」的便利。
這張台北縣旅遊認同卡在卡面圖案上,是以淡水漁人碼頭為背景,在搭配野柳「女王頭」設計而成的LOGO,體整意象清楚明白,而且由於限量三萬張,所以更增添收藏價值。
財金公司業務部協理潘維忠表示,目前這張台北縣旅遊認同卡僅有新光、元大、合庫、台銀等四家銀行發行,主要將依循財金公司和銀行公會共同推廣的「電子錢Smart Pay」付費系統。
潘維忠進一步指出,其實台北縣旅遊認同卡算是一張無記名的晶片儲值卡,屬於晶片金融卡應用之一,民眾可以在實體或網路的ATM上儲值,最高可達一萬元。
財金公司總經理黃瑞屏也表示,這種無記名晶片儲值卡,未來還會在農曆年前擴大發行,打算以「紅包卡」形式包裝後,鼓勵長輩可以送給晚輩使用,不過初期發卡量不會太大,而且還是只有新光、元大、合庫、台銀等四家銀行會推出。
此外使用這張晶片儲值卡時,每次消費付款必須輸入密碼,才能完成交易,與信用卡與金融卡有所不同,雖然降低方便性,但卻也提高了安全性,卡片即使遺失,別人也無法輕易冒用。但是也由於是儲值卡的形式,弄丟時將無法掛失,損失的金額得自行吸收。換句話說,此時裡頭的錢就等於從地球上消失,沒人可以動用它。
潘維忠表示,未來持卡民眾在貼有「SmartPay」標誌的商店都能使用,目前全台佈點約已有8,000多家,在台北縣也有300多家。
但仔細一看適用範圍,大部份商家多屬於小店鋪,顯少知名連鎖商家,對民眾來說,使用便利性將會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