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路拍賣風行,網路拍賣也由一開始的個人二手衣物拍賣出清,轉型為商品形態完整的市場,上網購物也逐漸變為購物時的主要通路。目前國內主要拍賣網頁介面有雅虎奇摩、.台灣eBay、PChome online等。
消基會日前針對網路拍賣交易過程的實際經驗進行一項問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調查對象中,有85.89%的消費者回答曾經利用拍賣網站購物,而調查結果9.51%的消費者每週都會使用網路拍賣購買東西。
受訪消費者使用拍賣網站購物曾遇上的問題類型:
˙30.06%消費者曾經遇上「賣方貨品規格、說明與實際貨品不符」的問題。
˙13.19%消費者曾經遇上「瑕疵貨品,賣方卻不賠償」的問題。
˙11.35%消費者曾經遇上「付了錢卻未收到貨品」的問題。
˙11.04%消費者曾經遇上「業者拿仿冒品偽充真品販售」的問題。
˙10.43%消費者曾經遇上「下標後,賣方卻反悔不出售」的問題。
另外,交貨遲延、網頁所告知之內容不正確也試一般消費者擔心的問題類型。
而「付了錢,沒收到貨品」當然是消費者最擔心遇到的情形,其次則是「賣方貨品規格、說明與實際貨品不符」和「瑕疵、損壞,卻得不到賠償」,因為網路的匿名性令這些狀況發生的頻率比一般購物還頻繁,貨品就算出了狀況,消費者也經常發生找不到賣家的狀況,也總是求助無門。但依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所公布「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綱領」規定,當拍賣賣方為企業經營者,應主動提供完整的賣方資訊;若拍賣賣方為業餘人士,也應提供完整賣方資訊,讓消費者在掌握賣方資訊後可安心購買產品,所以依法規定,無論和一網路購物平台,賣方都應該主動提供正確的資訊。
針對網拍環境的各項缺失,消基會呼籲:
1.政府機關應加強落實消保法有關「郵購買賣」的七天猶豫期規範
2平台業者應加強賣方資訊揭露及信用控管
3.平台業者應提出合理的申訴處理手續費
4.平台業者提出「附條件」的賠償門檻,誠意不足
5平台業者不能置身事外,應提出合理的賠償方案
6.消基會提醒消費者,在購物時務必先了解下列幾項拍賣網站購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