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前資產狀況就已經呈現負數的慶豐銀行,截至二月底統計,資產負值更已超過17億元,雖然期間不斷傳出有國外私募基金,以及國內金融機構有意接手的消息,但最後結果都還是不了了之。
隨著包括花企、東企、中華商銀、寶華、亞信等問題銀行,一個個被接管及標售完成,目前被金管會列為「黑名單」的金融機構,就只剩慶豐銀行仍在自力救濟。
雖然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多次表示慶豐銀行的狀況都在掌握中,也不斷給予最後期限,催促其找到挹注資金,但從今年一月開始資產淨值轉為負數後,慶豐銀行狀況越走越下坡,預計到三月底負值更可能超過20億元。
外界普遍認為,金管會遲遲不肯接管慶豐銀行,最主要還是因為RTC已經彈盡援絕,尤其中華商銀及寶華銀行標售案完成後,還有近516億需賠付,再加上還有亞洲信託,資金明顯就不足。
中央存保總經理王南華也不諱言表示,RTC已經必須動用到未來保費收入,而且不夠時,很可能會再進一步向行庫融資。
而這樣的說明也證實依照目前狀況,RTC的確已無力救助,除了希望慶豐銀行自力更生外,也只能寄望早日有人願意接手。
據瞭解,曾對慶豐銀行做實地查核的金融機構不只一家,包括國外內皆有,尤其慶豐銀的越南分行,更引起不少機構的興趣,但時至今日卻始終沒有明確進度,依然處於「只聞樓梯下,不見人下樓」的窘境。
尤其隨著總統大選結束,行政院團隊轉為看守內閣的態勢已明朗,短時間內金管會恐怕不會願意去碰觸接管慶豐銀行這項棘手的問題,而當未來「洞」越來越大時,結果還是由全民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