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本周在準總統馬英九積極請益企業界巨頭,以及副總統蕭萬長4/11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帶動市場對兩岸三通等經貿合作高度期待,投資人持股信心恢復,11日(周五)最後以8909.58作收,終場上漲80.18點,成交量放大至2031.75億元,創總統大選結束首日3/24以來的新大量。周指數共上漲313.24點,周線二連黑後翻紅,並收大紅棒。
法人表示,台股目前站上所有均線之上,多頭格局形成,下檔支撐已墊高至前波跳空缺口8619,約是年線位置,技術線型轉強。若未來成交量能持穩在1800~2000億元水準,而進一步突破3/24前波高檔壓力9049,並持續站穩在9000點之上,則可視為多頭行情的確立,後市可望延續攻堅行情,投資人可優先佈局已揭露財報、獲利突出之績優股。
不過,法人也提醒,目前盤勢由法人主導,而法人注意的是美股動向、3月營收、第一季季報、股東會、除權息、新政府對兩岸互動情況、台幣走勢與資金動向。
尤其第一季的財報將面臨匯損、次貸衝擊而繳出遜於去年的成績單,台股要過關斬將勢必難以一次到位。但是法人表示,電子股拉回反而是佈局的好時機,先把匯損的因素排除,只要營收能夠出現大幅成長的電子股,就會是第二季淡季不淡的好股票,在法人選擇不多的情況下,必然會成為競相追逐的標的。
在類股操作上,法人表示,電子股方面,以目前接單能見度來看,第二季能見度仍不高,但因進入第二季後,美國經濟負面訊息將逐步消化減少,電子股負面干擾因素將消除,可逢低佈局業績成長股,看好族群為NB、面板等類股。
另外,在通膨壓力下,資產與金融仍為持股重心,在股價跌深後,可擇優佈局;而鋼鐵、中國內需股上半年財報表現相對較穩健,是短線的防禦性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