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對某些食物產生排斥,其實由烹調的人所造成的可能性極大。像璐璐從小就討厭吃茄子,因為茄子曾經把破了洞的嘴,痛得哇哇叫。但沒想到那是過量大蒜辣椒的錯,跟茄子根本無關。而豬腳也是,這更成為我的罩門,肥顫顫地多麼可怕。
從小家裏每個月都有壽星,自然都有豬腳上桌,一直活到三十幾歲,我始終無法擺脫,那種想到就噁心的感覺。後來到伯母家吃飯,眼看她挾了最大一塊的豬腳給我,便開始頭皮發麻,誰知道一咬下去,頓感Q韌肉滑、富有香氣,且皮質甚厚、膠醇味濃。
哇!這真的是豬腳嗎?那我以前吃的那些爛爛油油的玩意兒,到底是什麼東西呀!於是在請教之下,才知道這是正宗的客家燉豬腳。
客家人燒豬腳,跟台灣人大不相同,必定得用吃餿水的黑豬、純酒、老薑、蔥、上好醬油、冰糖等來燒製,連一丁點兒水都不能加,然後滾開後就得加蓋小火熬,途中最好不掀鍋,才能保留原汁原味。而餘下的湯汁味道鮮郁、富膠原,拌飯拌麵線可是極品。
每回在電視上看什麼傳統客家美食報導,遇有拍攝豬腳製作過程,便要添加清水、可樂的鏡頭,我總會大叫:「這不是客家菜!這不是客家菜!」因此,若誰吃到市面上真正好吃的客家豬腳,請務必通知我。而辨別通關密語便是問:「老闆,你是不是純用酒去滷豬腳呀。」方可通過認證。
後來,逐漸養成吃豬腳的嗜好,誰知道又在四平街的富霸王吃到,讓我頭暈目眩的美味豬腳。這裡的豬腳分部位賣,筍絲、豆腐也是搶手貨。雖說豬腳易使人增肥,但一群小姐卻義無反顧的跑來外帶,可見其魅力無窮,因此中午時分,最好有大排長龍的心理準備。而這種本省口味的豬腳,究竟怎麼燒的呢?
經我探詢,他們表示因量大無法都用黑豬腳,可是即使是白毛豬,仍處理得肌理潔淨、並保持固定火候控制到味透至骨才行,且每天以固定份量採大鍋一起煮,精華能被完整保留。
吃的時候稍挾起,雖會皮肉分離,但連骨筋肉處卻不至糜爛,仍保有牙齒啃吮的樂趣。手腳慢的人,盤子上的汁立刻凝結,所以得把握時機,省得想用舌頭舔,卻不好意思。
還有他的滷肉飯也是一絕,裡頭不是汁不是油,而是一邊吃一邊會開始凝結的鮮美肉凍。走過四平街,只要看到門口的熱滾滾香噴噴滷鍋就會腹餓,奉勸減肥者繞道而行。
若是害怕肥膩者,仁康醫院對面基隆路上的阿義豬腳,則有口味稍甜、不油、不騷的豬腳供應。這裡的湯汁尤其清爽芬芳,不會油汪汪地看了讓人難受,不敢吃油者,一定能在這裡安心大嚼。
有時忽然有客人來,璐璐會買個二、三百元再擺飾一下,其實也挺有模有樣的,只是肯定會被識貨的人吃得連薑絲都不剩,還連呼:「奇怪!一點都不油,你怎麼煮的?」我則謹守秘密微笑不語。
其實對於食物的觀感,有時跟做人還真像,有的人跟你善始惡終,待看透他的真面目已經蝕本。有的人不打不相識,橫眉豎目後反而成為莫逆之交。因此豬腳對於我來說,還真是歪打正著的嗜好,直到腰帶漸緊,都還沒有後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