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貌兼具的電視名嘴、台大農經系副教授孫立群,別被他年輕的外表所矇蔽,其實老師的實際年齡已經年近半百,用信用卡的經驗更是超過20年,而學經濟的他,用卡的標準就是絕不讓銀行多賺一毛錢。
孫立群目前手邊大概有6、7張信用卡,從1986年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就開始養成使用信用卡的習慣,只要是能刷卡的消費,就一定不會用現金,至今都是沿用這樣的標準,便利商店以外的消費,能刷卡就刷卡。
中信卡是老師用最久、也是最常用的一張卡,台新卡則多半用來坐高鐵,遠東台塑聯名卡,則是為愛車加油,平常身上會擺個幾張卡,在不同的情況下看看適合用哪張。
累積紅利的部份,老師不會特別把紅利當成一回事,比較常刷的中信卡,紅利會在大賣場購物的時候順便折抵,台新卡的紅利則是用來抵停車時數。
現在若是要吸引孫老師辦卡,現金回饋的信用卡還算稍有吸引力,但由於台灣所發行的現金回饋信用卡,回饋有上限、次月直接扣除消費金額,和國外現金回饋的信用卡比起來,實在是有天壤之別。
孫立群說,以前在美國用過一張Discovery信用卡,它是一張提供現金回饋的信用卡,這張卡每一年以支票方式回饋消費總額,拿到支票的時候就像是天外飛來一筆錢一樣,這種回饋方式實在是很開心。
孫立群說,用信用卡的目的,就在於它可以延遲付款處,所以一定要善用這個「唯一」的好處,學經濟的人都很了解,銀行之所以要推出額外的服務,就是想要賺錢,為了避免讓銀行賺錢,不僅是不用循環利息,信用卡的附加功能我也是完全不碰。
像是結合電子錢包的悠遊聯名卡,儘管現在自動download金額不用手續費,但難保哪天不會突然要收費,所以悠遊聯名卡屬於老師的拒絕往來戶;至於VISA金融卡,也因為消費金額是現刷現圈提出來,不符合延遲付款的條件,所以也不是老師心目中理想的支付工具。
孫立群強調,自己常用的中信卡,就有Q-pay的功能,當初也特別跟銀行取消使用,銀行未經持卡人同意,就半強迫性的把單純信用卡加上額外的功能,實在是有失公平;雖然有些特約商店刷VISA金融卡,可享額外的折扣,但其實時間就是金錢,實在不會為了買個東西,還特別找特約商店消費。
平常繳費的時候,為了不讓銀行賺手續費,比較少用的卡金額通常不超過2萬元,老師會就近在便利商店提錢繳款;常用的中信卡金額較高,家用等開銷也設定以這張卡自動扣繳,所以這張卡的帳單,就直接設定由中信的帳戶扣除,總而言之,手續費就是要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