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看到了一些學生赴教育部抗議高學費政策,又看到教育部公佈通過八所私立大學調漲學費,雖然公立大學確定凍漲,但還是為這群學子捏一把冷汗,如此的高學費有多少家庭負擔的起?
現在的學生一畢業就揹負幾十萬元的貸款,未來該如何翻身?這些問題由來已久,卻沒有得到相關單位應有的重視,求學唸書已經變成很多家庭痛苦指數的主要來源之一。
「窮不能窮教育」是大家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但現在百物齊漲,在排擠效應下,教育費用也勢必會受到壓縮。尤其,很多中產階級過去會讓小孩學很多才藝,物價上漲家庭生活支出每月多出幾千元,就剛好可能是小孩的學習費,這時要面臨的抉擇是該讓小孩繼續學下去嗎?
筆者個人的見解是,若是小孩有興趣,而且有明顯學習成果的話,就盡量調整生活支出,以滿足小孩的學習,若此項學習是父母趕流行,強迫小孩去學的項目,就可考慮剔除,以省下費用。
讓每個小孩無後顧之憂學習每項事務,是家長最大的心願,但是當面臨需要抉擇時,就只能發揮智慧,選擇對小孩最有益的學習項目了。
以筆者本身自己為例,兩個小孩課外的學習項目分別有:美陶繪畫、跆拳道、音樂、寫作等等,有些項目是培養興趣,有些是為了健身用途。萬一有一天我也必須面臨刪減小孩學習項目時,我會保留寫作這一項,因為這對孩子未來的升學有莫大的幫助。
前天看到媒體報導,有人申請更生被駁回,原因是讓小孩學鋼琴,有錢學鋼琴卻沒錢繳卡費,所以被駁回,在面臨需要縮減小孩學習時,家長心中的感受一定是不好的,但大環境如此,我們只能選擇對孩子未來最有幫助的學習項目,「錢要花在刀口上」這句話這時就顯的相當重要。
對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長最難節省的一部份,但景氣不好時,也要強迫自己的心態做改變,在調整之前,務必跟孩子有充分的溝通,讓小孩知道為何要做調整,小孩也會共體時艱,總之教育是百年大計,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務必考慮清楚,以免未來後悔。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