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年來台灣信用卡發卡成長率,逐漸趨於平緩,但在發卡銀行的促銷下,擴大消費者信用額度,終爆發卡債的問題。立法委員及消基會積極鼓吹降低信用卡循環利率,來搶救債台高築的消費者。
卡債到底有多嚴重,根據生命線統計,目前向生命線求助的青少年中,有3成的問題就是卡債,而且負債金額為台幣12至15萬元的人超過半數,更有兩成以上的青少年負債超過20萬元。更有人為了卡債輕生。
根據金管會的資料顯示,截至94年9月底止,信用卡的循環信用餘額為4,883億元,有動用循環信用的信用卡負債18.3萬元,而動用循環信用人數平均約260萬人。意味著台灣地區每8.8個人就有一個人動用循環利息。更有40萬人因為信用卡、現金卡以及所有個人無擔保放款,因為債務落入逾期三個月以上,而在聯合徵信中心留下「不良紀錄」,成為銀行「黑名單」中的拒絕往來戶。可見卡債的嚴重性。
若是加計現金卡動用餘額達3152億元,加總的卡債就高達8035億元,以18%年利率計算,每年的卡債利息就將近1500億元,難怪各家銀行對於消費金融趨之若鶩。
但是解決卡債的問題,絕非單一的考量降低利率,就可以順利處理,而是要做整體性思考,從政府監督、經濟結構、行政措施、社會教育等方面著手,雖不能收到立即的效果,但長期而言,才能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