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荔枝,就會使人想到楊貴妃。話說古代流傳下來的帝王孝親故事雖然不多,但類似這種為搏美人一笑的荒唐故事,恐怕不勝枚舉,所以荔枝給人的聯想,多半是帶著點兒綺麗遐思,絕非什麼芭樂、楊桃可以比擬。
至於在台灣方面,拜氣候、耕種技術的發達,因此荔枝越來越甜、籽也越來越小。但若要論及好吃,恐怕從前鄉下那種沒有噴藥、粒粒帶蟲的大籽荔枝,味道反而要更濃郁一些,也不是現在荔枝單純的肉肥汁甜可以比擬。
通常荔枝的價格跟品種有關,例如玉荷包便是翹楚。但農民為了避免盛產時的損失,近年來便開始推廣起荔枝乾的美味。而若想要得到一斤荔枝乾成品,得花上七斤的新鮮荔枝才行,因此製程辛苦、不在話下。
做法是將荔枝快速過熱水殺菁後,再迅速泡冷涼水冷卻,以使得荔枝果肉能順利跟殼脫離。接著,還得把表皮水份晾乾,推入烤箱烘烤三、四天,或是仰賴日曬的功夫,花一周以上,才能濃縮成帶有馥郁花果香氣的荔枝乾。
目前彰化八卦山麓的芬園一帶,便有農民專事荔枝乾的生產,而台中大里地區,也有業者以古法製成荔枝乾應市。所以現在雖然已屆荔枝產期的尾聲,但楊貴妃當時過了夏天只能乾瞪眼,而我們卻仍然能夠吃到可口的荔枝乾,豈不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嗎?若想購買者,可洽(賴素鈴0910-563-444,04-2491-1213,或鍵入芬園鄉農會荔枝乾),便可得到完整的資訊。
其實自古以來,大家都把龍眼乾的補益作用看得較重,因此入藥入菜很少會想到荔枝乾。但荔枝性質溫純,古書中記載對治胃病、哮喘、小兒夜溺有所幫助。且體弱者以荔枝乾煎水服下,也有滋補的效果。更有趣的是,若有人過食荔枝,產生臉色蒼白、心跳加速等低血糖症候群時,取荔枝殼本身煮水喝,便能得到緩解,實在很妙。
但若要把荔枝入菜呢?今年芬園鄉倒是跟餐廳業者合作,變出了一道道荔枝佳餚。前陣子台北的福華飯店珍珠坊,也曾推出經典的荔枝拌火鴨絲以饗饕客。而由於荔枝入菜,本來就是廣東人的看家本領,所以多年前的圓山飯店,便曾在美食展中推出了「古法荔枝鴨」,也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其做法便是採廣東傳統明火燒鴨,調以蜜汁與荔枝一起共食,與法式料理橙汁鴨相比,頗有伯仲之間的美味。近來香港方面將咕嚕香蜜肉的做法移植,把鴨胸、糖醋汁、荔枝共冶,堪稱為下飯下酒的好菜。而台灣身為荔枝的盛產之地,若有更多餐廳認真把它入菜,肯定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與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