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來襲,在辦公室裡望著窗外風雨交加,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每當有這種天災降臨的時候,產險公司又會開始大肆宣傳,告訴社會大眾颱風險、地震險、水災險等等的重要性,無非是希望藉由一些危機的恐嚇,達到消費者投保的目的,保險的確很重要,但是真的需要樣樣都保嗎?
台灣近年來天災頻傳,導致於各種產險的產品紛紛出籠,一般社會大眾常看到新聞災害的報導,就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家也淹水的話,那該怎麼辦?」「如果我的愛車泡水了,該怎麼辦?」於是就買了預防水災的保險,這些保險真有切身的需要嗎?我非常肯定保險的重要性,也知道當危機發生在身上時,保險可給予的保障,但有些保險的商品如不仔細思考,有時反而會是一種浪費。舉個例子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很多人買車的時候都喜歡買全險,全險買下來的費用是好幾萬,買全險的理由是因為新車需要多一點保障,而且就算新車有點小狀況一年後也可以全車重新烤漆整理,所以在你週遭的朋友會常常出現一種狀況,新車買了一年之後,當保險快到期時,就趕快去把車子重新整理過,反正保險會理賠,不然就虧到了。可是反過來想想,新車最怕的其實就是失竊,所以筆者當初買新車時,除了一些法定保險,就只加買竊盜險,我的想法是正常的開車習慣車子不會有太大的損傷,就算一年後我需要整理車子,花費也會比我買全險來的少。汽車全險給消費者方便,同時以為車子只要出了任何狀況都可以理賠,當一年過後,很多人都發現全險的錢是白花了。我要強調的是風險的發生是有機率的,但是,為了發生機率極低的風險來買保險是很不智的,尤其有些保費的支出甚至比風險發生時所需自付的費用還高,是很划不來的。
我本身的保險除了一般的壽險之外,買的就是醫療、癌症等等,因為當這些風險如果發生時,可能會造成我長期的失能,這個部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至於其他的保險產品,尤其是產險的部分我就興趣缺缺了,因為經過我的評估某些風險的發生是幾乎不可能的,有空的時候真的建議各位把自己所買的所有保險全部檢視一次,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保單都是當初一時的衝動所買下,至於所謂的保障價值呢?就見仁見智了。扣除每年不需要的保費,資金其實還可以做更有效的運用,尤其是很多人買了長期的保險,中途想要解約時卻發現保費損失了一大半,真是得不償失。再次強調保險真的很重要,但並不是樣樣都需要投保,冷靜的思考,千萬不要被業務人員一時的危機恐嚇,就掏出錢來,你必須仔細盤算哪些保險才是自己最需要的,才能達到保險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