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二十幾年前左右,不知道為什麼,街頭巷尾忽然大量出現了以洋菜製作的豆花,而且還添加了布丁、巧克力等口味。但說也奇怪,雖然丁香豆花或洋菜豆花,目前賣的店家還是很多,可是那種批來的工廠產品,若遇上手工製作的豆花,很可能像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的人,還是會選擇後者。
其原因便是手工豆花富濃郁豆香,口感醇厚。雖然有人講,那是添加了燒石膏所做的產品,吃了肯定容易腎結石。可是仔細一想,人的一生中,才不過吃幾碗豆花解解饞,又不是把它當大米飯配菜吃。因此那種危言聳聽的話,就且擱一邊兒去吧!
至於傳統的豆花該怎麼做呢?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有黑點的非基因改造黃豆,然後經揀去雜質壞豆後,泡水一整夜,才能進行研磨攪碎、過濾、煮開、除沫的程序,接著再把燒石膏放進鍋裡,沖入熱騰騰的豆汁,靜待其凝固,便是一鍋軟腴清芬的美味豆花了。
而豆花做好後,添加的配料也馬虎不得,像花生仁的品質,就得挑大粒的。經泡水後,絕對不可落鹼或小蘇打,來幫助催軟,一定得等待花生熬出自然油質,鬆軟綿滑時,才能成為提味的關鍵。所以若吃到沒有香味的花生,不用說,便是店家偷工減料的結果。
除此之外,豆花的糖水也是美味的關鍵,如果只使用二砂糖,當然只有甜份,而缺少香氣。所以得要把二砂、黑糖、冰糖三者,落鍋裡乾炒融化至琥珀色後,才可以加入滾水調開,成為有深度的美味糖水。
因此豆花雖然成本小,但人工的耗費並不輸其他行業,若折合時薪來算,真可說是碗碗皆辛苦呢!像目前仍在公館地區獨領風騷的龍潭豆花,便堅持手工,每日在店的後頭製作。所以難怪大家吃完了眾多美食,感到口乾舌燥時,總不忘特別跑來吃碗豆花,才能畫下完美的句點。
而除了此店,其實位於石碇老街唯一的一間豆腐工廠,由於設備俱全、取材新鮮香熱,因此天熱時吃冷的,天涼時吃薑汁口味的,都能感受純真鮮柔的無上美味。因此比起超市裡已冰藏好久,略帶酸味的機器製品,可不知要好上多少呢!
還有這裡賣的濃郁豆漿,更是比日系百貨的高檔豆漿,在質與售價上,都更勝一籌。所以吃完了豆花,回程不妨帶幾瓶香醇豆漿當做伴手,或充當早餐飲品。相信必能在每天早晨,享受到不一樣的傳統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