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債風暴到底要吹到什麼時候,不只是消費者、持卡人想知道,就連銀行也希望能快快停歇,各家銀行都已經被摧殘的虧損連連、叫苦連天了。根據金管會26日所公布的統計數字來看,今年上半年本國的44家銀行有14家虧損,有5家逾放比超過5%,更有一家銀行淨值是負數,可見各銀行受傷慘重。
金管會統計今年六月底本國銀行資產品質,放款總額達到16兆8,300億元。而逾期放款金額為4,021億元,逾期放款比率則為2.39%,都比上個月減少217億元、降低0.14個百分點。降低的原因其實是部分銀行把逾期放款賣掉或是轉銷呆帳,所以才會持續第二個月的下降。但是,從逾放比來看,臺東企銀(21.69%)和花蓮企銀(20.69%)這兩家都超過20%,慶豐商銀也有18.12%,情況相當嚴重,甚至花蓮企銀的資產淨值還呈負數。而寶華商銀(9.01)和中華商銀(8.79)也都超過8%以上。可見銀行不再是大家眼中的金雞母、聚寶盆了。
卡債到底影響有多大,且看上半年賠最多錢的就是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中國信託,上半年就淨賠了新台幣55億元。而現金卡發卡銀行中大眾、萬泰、跟新竹商銀上半年也都虧損在30億以上。足見協商機制並未發生多大效應,債務人還是持續延遲和等待,觀望會不會有更好的協商條件。結果是發卡量越大的銀行,中箭落馬,哀鴻遍野。甚至連一向是銀行界中乖乖牌、模範生的玉山銀行,也不得不在7/26宣布增提呆帳準備29億元,以致於造成上半年累計盈餘由盈轉虧為-11億元,預估全年稅前盈餘也由46.35億元調整為3.7億元,EPS調降為0.13元。
卡債問題是否還會持續發酵,端看下半年各家銀行的管控而定。但是,信用卡市場,已經點燃了戰火,尤其在四家悠遊聯名卡及各家加油卡的推波助瀾下,將有一場發卡大戰。針對發卡浮濫的疑慮時,中國信託及台新銀行則同時表示,將會鎖定客群,謹慎發卡,相信不會再度發生卡奴等類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