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口袋皮夾一打開,擁有4、5張以上的信用卡是司空見慣的事,但真的清楚知道每張信用卡的權益、特色及帳單結帳日、繳款日的人卻沒有幾個!當然,卡債風暴之所以會演變至此,銀行諸多行銷政策須要負起部分責任外,恐怕還是因為持卡人無法理性控管自己的刷卡消費行為,以及不了解信用卡的各項權益,才是最重要的主因。事件發生後,金管會官員或國際發卡組織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肆宣導民眾正確的用卡觀念,並一再強調信用卡純粹只是一種消費支付的工具而已。乍聽之下,看似有理,而對許多信用卡達人來說,反而能妥善、巧妙地使用信用卡,不但享有權益優惠,甚至還能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民眾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以下這類的廣告詞:「年終回饋大方送,滿千送百」、「三人同行,一人免費」、「× × 商品,第二件7折」,沒錯!這就是薄利多銷的商業概念。這套行銷手法運用在銀行信用卡的現金回饋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目前絕大多數銀行信用卡的現金回饋辦法皆是「刷越多,回饋越多」,銀行會依持卡人當月新增「一般消費」金額的多寡給予相對級距比例的現金回饋。表面上持卡人消費金額越多,銀行就必須給予越高比例的現金回饋,銀行看似吃虧,但事實上由於薄利多銷的成功,銀行相對可從信用卡特約商店收取更多的刷卡手續費,以帳面獲利金額來看,銀行仍是最大的贏家。(請參閱下表)
下表就以華僑銀行白金卡和台北富邦銀行A money白金卡為例,我們可清楚看出,當華僑銀行白金卡卡友當月新增一般消費5,000元時,銀行的帳面獲利僅有85元,但當持卡人消費增加為80,000元時,華僑給的現金回饋比例可以從0.30%提升至1.00%,但華僑的帳面獲利數字卻由85元迅速暴增為800元,獲利足足增加約10倍,由此可見,「刷越多,回饋越多」無論對銀行或持卡人來說,均是有利可圖的。所以,選擇一張現金回饋高的信用卡,採取集中刷卡消費才能獲取更高的回饋,而不是分散各卡消費,徒然浪費了不少回饋的利潤。
此外,各銀行現金回饋的時間及方式也有所不同,持卡人必須多加留意。大致上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當月新增一般消費金額 × 適用現金回饋比例=次月回饋金額,可折抵次月帳款。(此回饋方式為最多數銀行所採用的,例如:台北富邦銀行)
二、當月新增一般消費金額 × 適用現金回饋比例=當月回饋金額,可直接折抵當期帳款。(例如:玉山銀行)
三、前一個月帳單累計應繳總額(含上期循環金額)決定當月現金回饋比例。當月新增一般消費金額 × 前一個月適用現金回饋比例=當月回饋金額,可選擇折抵當期帳款或匯入銀行帳戶。(例如:花旗銀行)
現金回饋級距分析表
卡名 |
回饋方式
刷卡金額/回饋比例 |
%數
(B)
(註) |
持卡人
當月一般消費金額
(A) |
持卡人
適用現金
回饋比例
(C) |
銀行可賺
手續費%數
(D=B-C) |
銀行帳面
獲利金額
(E=D×A) |
華僑銀行白金卡 |
NT$2,000-5,999 :0.30%
NT$6,000-19,999 :0.60%
NT$20,000-49,999 :0.99%
NT$50,000-100,000:1.00%
超過10萬以上差額:1.30% |
2% |
5,000元 |
0.30% |
1.70% |
85元 |
10,000元 |
0.60% |
1.40% |
140元 |
20,000元 |
0.99% |
1.01% |
202元 |
50,000元 |
1.00% |
1.00% |
500元 |
120,000元 |
10萬1.00% |
1.00% |
1,140元 |
2萬1.30% |
0.70% |
台北富邦銀行
A money白金卡 |
NT$1-10,000 :0.30%
NT$10,001-20,000 :0.50%
NT$20,001-50,000 :0.70%
NT$50,001-80,000 :1.00%
NT$80,001-100,000:3.00%
NT$100,001以上 :5.00%
一年以1萬元為上限 |
2% |
10,000元 |
0.30% |
1.70% |
170元 |
20,000元 |
0.50% |
1.50% |
300元 |
50,000元 |
0.70% |
1.30% |
650元 |
80,000元 |
1.00% |
1.00% |
800元 |
註:本欄為銀行向商家收取手續費的%數,表內銀行向特約商店所收取的手續費數值係預估值,實際數值仍以各銀行與特約商店約定為準。
製表:卡優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