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媒體不斷釋出各家金控及電子大廠,將不辦尾牙的訊息,在媒體放大的報導下,難免為投資人帶來更不安的情緒。而政府最近大動作公佈即將釋出6000億紓困企業,更直接點名拯救DRAM產業,如果你是投資人你覺得政府出手拯救的企業,還有投資價值嗎?
看到這些新聞時馬上會有兩種聲音出現,一種是「真好,有政府協助至少短期內不會出問題了,可以繼續放心投資」,另一種聲音則是「完蛋了,都要政府出手相助了,這企業前景堪慮」。如果是你,會怎麼想?
政府出手相救的產業對,於台灣的經濟應該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萬一經營不下去,對於失業率、股市,乃至於整體經濟環境,都會受到衝擊,所以政府才會點名協助這些產業度過難關。
但是政府的心態又可以分為兩種:1.延後危機發生,讓有問題的企業可以拖長一段時間,看看景氣好轉後,是否可以改善營運狀況。
2.對於這產業前景充滿高度信心,產業只是一時發生問題,政府評估後當然就出手協助了。
金融業是政府最常出手相救的產業,大部分都是找到好的買主合併後,原公司就消失了,有些仍然待價而沽,投資人不是股票變壁紙,就是虧損累累。
筆者認為,會出現問題的產業就代表前景、市場競爭力、市場接受度等等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有問題的產業,就不要冒險投資了。千萬不要以為有政府撐腰就不會出事,以美國的汽車產業為例,面臨的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重新洗牌,就算歐巴馬宣稱要拯救汽車產業,也不是一兩年就看的出成果。
投資人這時要做的是密切觀察,看看哪些公司透過政府的協助,找出了新的市場及新的策略,才有繼續投資的價值,最後更要注意,受到政府協助的公司,是否有可能藉機在政府協助疏困的期間,把爛攤子全部丟給政府,而在股票市場上也需要留意,有人抓住這個時機趁機大量倒貨,那一般投資人將會損失慘重。
總結來說,以政府目前宣布要紓困的DRAM產業為例,筆者還看不到這些DRAM廠有任何具體的做為,政府在宣布這些消息之前,務必要做過詳細的評估,否則帶給了市場及投資人希望之後,換來的卻是更大的失望。
一個病危的人,除了特效藥之外,也需要本身的體質良好,才有機會活命,所以政府救企業是好消息嗎?投資人可要睜大眼睛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