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終於研議發放消費券了,過去許多財經專家大力疾呼,政府應該採行退稅、消費券或者實質補貼的方式,來刺激消費,但我們的政府卻一再低估金融風暴的影響力,甚至認為只要擴大內需方案,第四季經濟就會好。現在面對深不可測的風暴壓力,終於要採行消費券的方式,期待政府這次推出消費券方案在政策執行上可以「阿莎力」一點,不要拖泥帶水,讓美意大打折扣。
新出爐的方案採用「不排富、人人有獎」的方式,筆者舉雙手贊成,因為富人族群對於有沒有消費券,並不會影響到他的消費習慣,對於刺激內需消費的比例影響不大,若要排富在執行面上透過戶政及財政的系統,去篩選排富對象,耗時又費工,相關支出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筆花費,在快速把消費券送到民眾手上的大原則下,不排富是明確的決定。
很多人都有疑問,消費券的政策可以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如同政府要紓困中小企業一樣,消費券是變相的紓困全民。因為人民不敢花錢,百業蕭條,許多店家面臨倒閉的危機,消費券就是透過全民消費的方式,變相把資金挹注到所有的產業去。
這些中小企業或是一般店家,有了這些活水之後,又可以撐一段時間,甚至進行其它的投資。若真是如此,整個經濟體就會開始有個良性循環,產生一個巨大的乘數效果,或許可以暫時讓惡劣的經濟環境鬆一口氣!
筆者認為,消費券只是個開端,必須有其它的相關政策配合,才能讓乘數效果放大,就如同我們在扯鈴,一開始很難,當扯鈴開始轉動的時候我們只要繼續控制繩子,就可以讓扯鈴不斷轉動,消費券政策就是讓扯鈴開始轉動,後續還要不斷有政策跟上,才能讓扯鈴越轉越快,否則一下子就會停下來了!
全世界各國不管在退稅或者消費券的政策,都已經執行一段時間了,台灣算是動作慢的,所以此時政府能做的就是「快、快、快」,千萬不要再讓一些外界的批評,打亂了實施的時程,批評者說舉債發消費券將會債留子孫,筆者認為眼前都快過不下去了,哪能想未來?唯有穩住當前局勢,才能夠創造更好的局勢留給後代,不是嗎?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