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上看到了一則小新聞,年底預估會有20萬家公司進行縮減人力,雖然這是媒體與人力銀行的預估,但這個警訊相關單位務必重視,記得前不久與卡優網的虎哥見面時,聊到景氣的看法,那時我就指出我只擔心失業率,萬一失業率飆升,那麼情況就很難收拾。
最近同時接到幾個資訊業朋友的訊息,某家資訊大公司準備年底收掉幾個事業單位,影響所及大約2~300人,同時間更有過去知名的資訊公司吹起熄燈號,筆者預估這一波資訊軟體產業的裁員潮,將高達2~3000人之多。如果政府無法有效控制失業率,筆者也無法想像明年度情勢會如何演變了。
筆者之前提到消費券政策若是搭配其他政策,可以帶起正面的乘數效果,既然有正面當然也就會有負面,裁員風潮所帶來負面的乘數效果,有可能大過各項政策的正面效果。
政府在此時候實在應該祭出強勢領導的手段,避免有些企業在公司還在賺錢的狀況下,利用金融風暴為藉口藉機裁員,進而把生產線外移、雇用成本較低的勞工等等。
當然經營不善的企業裁員動作無可厚非,獲利甚佳的企業再裁員就說不過去了,企業若一昧想著自身利益,而無法共體時艱的話,最終仍有可能被這波大海嘯所反噬!
許多大型企業最近都在發債進行籌資,就是為了因應明年度險峻的情勢,企業要籌資,個人需要籌資嗎?我認為相當需要,個人籌資只有一個簡便的途徑,就是貸款作為急難準備金。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我多慮了,但是過去筆者分析的一些狀況,都慢慢浮現,所以我會建議不妨多準備一些現金在身邊,除了把投資的金融商品認賠換現金之外,也可以把不動產去銀行設定額度,等到有需要時再動用。
假設安然度過這段時間風暴的襲擊,再去銀行解除設定即可,況且現在央行一路降息,利息成本不會太高,而且不動用額度的話,也不會有利息產生,建議大家可以幫自己準備一條後路。
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從選前大家期望的6%到現在的負成長,來回相差了將近8%,面臨這樣的困境,大家把政府罵爛了也無濟於事,政府與大型企業將是帶領台灣走過這次風暴最大的兩個關鍵,政府運用各項政策工具穩住局勢,企業在能夠維持營運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各項政策。
而政府需要多項政策推出,不能只鎖定單一政策,就如前幾個月就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中國,這是不切實際的,企業也要盡到最大的社會責任,比如降低失業率等等。若是不能齊心,當明年景氣開始復甦時,台灣恐怕還可能在谷底難以翻身。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