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協商至今已達八個月,衍生了不少光怪陸離的現象,也有很多標準不一,或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發生,這些問題至今仍未解決,但是銀行方面卻有終止債務協商的聲浪湧出,對此,銀行公會確定協商機制照原訂計畫,持續到年底才結束,此結論明天將提報理事會議,並向會員銀行宣布。
在徐中雄委員7月於立法院舉行的卡奴公聽會當中,銀行公會副主委陳錦章便承諾過,協商機制目前並不會中止,但卻也強調協商機制是個平台,若要中止仍會有配套措施,停的只是「平台」,未來還是能個別與銀行協商。債務協商機制原本就計畫要進行一年,也就是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底,不過銀行公會已經有會員銀行表示,目前申請人數已趨減,建議可以提前結束,結束之後還需要協商的卡債朋友們仍可以個別與銀行進行協商。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到6月30日止,已收到申請案件數為19萬383件,協商成功件數共計16萬3649件,約新台幣2470億元。在繳款狀況方面,數據也顯示狀況良好,4月的繳款率為79%;5月繳款率為85%;6月繳款率為85%。
雖然以金管會的數據來看,已處理的債務已高達2億多元,繳款狀況也良好,但是對進入債務協商機制的卡債族來講,除了處理緩慢、高負債比、債權已被賣給資產管理公司(AMC)等種種問題之外,對銀行方面來講,進入債務協商的債權,就不能轉賣給AMC,雙卡不良資產無法拋售,所以這可能是銀行方面希望提前結束協商機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