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了多久,尾牙旺季又將來臨。話說尾牙從前的習俗,就是老闆會把白切雞的雞頭,對準希望他走路的員工面前,好委婉地讓人知難而退。
時至今日,雖然早就沒有這種風俗,但其實真正吃過「雞頭」的人,我看以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計,大部分人肯定都嚐過。原因無他,就是這種素的「雞頭」,不僅吃了能補腎固精,同時,還具有健脾止瀉的功效呢!
話說素「雞頭」,學名叫做芡實,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四神湯中,不可或缺的要角。由於花謝時結的果殼外觀,頗似長了毛的雞頭,因此小說中寶玉送給史湘雲的雞頭,其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雞頭,而是新鮮時可當水果,種仁乾品可供入菜的芡實是也。
而芡實在本省人的餐桌,雖然單獨出現的機會不大,可是大街小巷賣的四神湯裡,卻都少不了粒粒軟糯的芡實增色,才能發揮四神湯補脾、健胃、強身、滋補的功效。因此油飯、刈包、肉包等比較油膩的點心,若佐著一碗熱呼呼的四神湯共食,則反而有充口適腸、毫無厭膩之感。所以這種搭配,的確充滿著飲饌上的智慧。
像是位於雙連站不遠的阿寶阿桐四神湯,便是湯鮮、味醇的最佳代表。無論冬夏,吃四神湯的人都能放心大嚼。因為四神湯乃是溫補良方,任何體質皆可享用。所以無論就著蛋黃肉粽或肉包,都能吃得心滿意足、口角生津。
還有針對不開車的人,強烈建議一定得加些桌面上的藥酒,那種充滿人參、當歸的濃郁香味,只要輕輕一灑,便能使四神湯倍增風華,彷彿瞬間富貴起來,一點兒也不輸吃什麼十全大補的滿足感,簡直是棒呆了。(阿桐阿寶四神湯,民生西路和承德路二段交叉口)
還有位於屏東市火車後站延平路建華市場內的鄭媽媽碗粿,其四神湯料多、湯清,馥郁芳醇,尤其是腸子部分,都是溫體新鮮腸子清洗後就燉煮,因此富含真正肌理口感跟香氣。而一碗呢?也不過才25元。無論搭著放有紅仁鹹蛋黃的肉燥碗粿,或是香Q可口的米粉一起吃,都是吸引著廣大食客的絕佳好味道!(鄭媽媽碗粿,屏東市延平一路236號,08-753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