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銀行27日公布6月份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融資貸款餘額為6兆6163多億元,出現連續4個月衰退以來,首度回升的現象。
因此,國內銀行業對於信用卡業務的復甦信心滿滿,不論是否確定卡債風暴已經完全停息,多家主要發卡機構已悄悄展開下波發卡作戰計畫,「後卡債時代」,銀行將針對有固定所得及消費模式、有良好債信紀錄的客戶,積極爭取,誘發其刷卡的動機,讓信用卡業務真正開始進入獲利的年代。
但是也有外商銀行業者並不這麼樂觀看待,因為目前卡債雖然正在進行協商中,但根據銀行局的規定,只要預期3個月,銀行就必須提列金額去打消呆帳,所以呆帳準備金節節升高,嚴重影響銀行損益,另一波風暴還在蘊釀中。
此外,儘管現在已經有20萬人進入協商體系,但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造成債務人心存觀望,產生更多不還款的道德危機。所以卡債風暴的起因,不完全是「經濟因素」,還有很大的「非經濟因素」。許多債務人看到政府和立法委員主動站在持卡人這一邊,並將卡債問題完全怪罪給銀行,反而使持卡人形成一種能賴就賴的心理,沒有積極想要還款。這樣的「非經濟因素」的卡債炸彈有可能在下半年再度被引爆。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就呼籲社會大眾應該以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卡債問題,不應過度陷入感性的思維,而影響到解決卡債問題的決策。
這波卡債風暴到底何時會結束?各家銀行看法分歧,有銀行認為已經看到燕子飛來,也有銀行認為觀望為宜。但不論如何,最重要的是政府應盡速立法規範,加速恢復金融秩序,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