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顯學-金磚四國
一份由高盛證券發佈的99號報告中指出,到了2050年世界經濟將因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國的經濟崛起,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金磚四國(BRICs)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甚至歐美各國流行起『亞洲熱』、『中國熱』,已成為當代重要的顯學。就連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也明確指出,「在2020年前,因為印度與中國的興起,讓世界進入亞洲時代。」
在金磚四國中最受關切的莫過於中國,自從經濟改革開放後,外資不斷的投入大陸市場,不但提供了資本與技術,更為『下崗』勞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深深的影響了中國的共產體制,逐漸趨向個人資本的市場經濟發展。MasterCard Worldwide近期也公佈一份Insights報告,明確的指出中國大陸如何擺脫困境,成為全球最大外來直接投資地,進而於全球化上巧妙獲益。
中國的發展,來自於內部的市場政策
這份名為【從全球化獲益:借鏡中國大陸】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市場改革措施,如發展民間企業、國內市場價格自由化;放寬政府管制與中央計畫、國有企業(SOEs)民營化,以及發展適合民營企業的法律體系。這些改革措施大幅改善了投資環境,不但活絡貿易,也吸引了外來直接投資,進而為中國帶來更多工作機會與更高的成長幅度。因此,種種跡象顯示,影響大陸經濟發展成敗的主要因素並非全球化,反而是專注於國內政策的改革。中國大陸目前達成的經濟成長與結構改變,並非向全球開放市場的結果,而是因為其有計畫的將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
因此,MasterCard Worldwide亞太區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認為:「造成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不佳的主因不是全球化負面作用,而是在於不恰當的國內政策。以中國大陸為例,正確的國內政策能將中國大陸從沈睡中喚醒,成為經濟發展具有相當潛力的國家。」
向中國的發展借鏡:資本控制、貿易保護、傳統教育、社會福利
中國大陸的外來直接投資在1990年代初期大幅成長,是中國大陸整體成長與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外國投資者不僅為中國大陸引進資本與技術,並且為失業勞工創造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境內的企業家也因此獲得商業經驗與管理知識。外加上外國投資者在世界舞臺上也發揮了強大的遊說力量,為中國大陸爭取不少權益。
然而嚴格的資本控制,不但有助於中國大陸打擊貪腐,也避免了金融動盪。中國大陸也在經濟起飛初期,致力於維持對新興工業的貿易保護。為了確保這些產業的發展,中國大陸還對進口技術與設備實施關稅優惠政策,以便加速技術升級與轉移。另外,中國大陸穩固的教育傳統也是一大助力,促動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得以走出農村,加入全球經濟體系。而另一項成功關鍵,則是謹慎制定社會福利政策。
專注內部體制改革,務實靈活應用
MasterCard的報告也指出,儘管中國大陸改革進程目前正面臨瓶頸,其他的開發中國家仍然可以從中國大陸經驗中學習,以便從全球化獲益。因此,開發中國家應該學習中國大陸,先專注於內部體制改革,改革政策也必須配合該國所得水準、發展階段與歷史背景。此外,改革政策也必須以經濟與社會穩定為優先考量,因為較為落後的開發中國家可能無力從初期的改革震盪中恢復,導致人民不願支持改革議程。同時,改革政策與其他體系的一致協調性也非常重要。
王月魂總結指出:「中國大陸經驗值得改革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的開發中國家借鏡。雖然一般公認中國大陸在許多方面都是全球化的大贏家,但是比較不為人知的是,中國大陸的成功其實不是靠著遵循經濟主流,而是根據本國狀況而加以務實靈活地應用。這似乎才是我們真正從中學習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