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卡差別利率自4月1日上路以來,不少持卡人都對自己信用狀況良好,從未遲繳,也從未動用過循環利息,但卻不是拿到最低的循環利率而感到疑惑。對此,金管會表示,目前各發卡機構均已實施差別利率,且擬將公布各銀行的差別利率分配情形,以助持卡人了解差別利率的分布狀況。
由目前已公開的數據顯示,市場上最低的差別利率為3.99%,但卻有不少信用狀況良好的持卡人,因沒有落在最低的一級,而懷疑是否真有人適用最低的差別利率?3.99%的超低利率是不是虛晃一招?金管會對此表示,發卡機構對持卡人的信用評分制度,至少應涵蓋持卡人的卡片繳款紀錄、卡片使用情形、持卡人於聯合徵信中心的債信記錄、負債情形及其他金融機構往來資料。同時也強調部分發卡機構也會將持卡人未來的還款能力、持卡數,列為重要因素。此外,還有持卡人對發卡機構的「貢獻度」也是重要的評估因素之一。所謂「貢獻度」,即是很少動用或者全額繳清者,並非絕對表示可以適用最低的利率,也就是說如果你偶爾會動用到循環利率,那對銀行來說,你的信用等級就比每期都繳清的客戶好。
目前前兩大發卡銀行的差別利率為:中國信託7.99%、12.49%、15.49%、18.49%、19.49%共五級;台新銀行8%、11%、18.25%、18.50%、18.75%、19%、19.25%、19.5%、19.75%、20%共十級。銀行方面認為,每個銀行都會有自己的信用評分標準和計算系統,給持卡人差別利率時,會再加上聯合徵信中心的信用分數來評估,所以除了與同一家發卡銀行持卡人相比,可能會出現信用狀況較好,卻適用較高利率的情形發生。也有可能發生在不同發卡銀行,適用的差別利率相差甚遠的情形。但銀行也表示,在差別利率上路之後,的確有部份的持卡人懷疑差別利率的公正性,但除了前述的考慮要點,如繳款紀錄、還款能力、貢獻度等之外,信用分級確實能減輕部份持卡人的負擔。
金管會認為,差別利率的實施,可促使發卡機構,落實對不同信用條件的客戶給予不同利率,民眾也可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發卡機構往來,也希望此舉將能更健全雙卡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