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財經大師謝金河的文章,其中提到「台灣的錢變小了」,同時台灣人財富增加的平均速度也是落後的,各項經濟指標也看不到未來,加上政治情勢動盪不安,每個人心中的那股不安全感又加深了不少。今天不管你是藍?還是綠?日子還是得過下去,不然可能真的會如某些人的預言,下一代準備出國當台傭吧!
面對看不見的未來,筆者建議大家做些事情,來防患於未然,終究日子難過還是要繼續過。各位讀者首先可以檢視一下本身的資產配置,預先做一些調整,舉例來說,我的習慣會是把過去的一些國內金融商品投資,轉換成現金放在身邊,雖然有點不智,卻也是最保險的。當然所換成現金不單單只是台幣,美金是一定要的。因為一個不安定的國家,那個國家的貨幣只會越來越不值錢,台股短期之內是不會再進場了,現在進場的不確定風險實在無法估算,至於基金的部份我大概就不會去動,一切就交給市場去決定。
至於在消費金融部分,金管會又準備大幅限制發卡的條件,信用卡總額度不得超過月薪的10倍,金管會的理由是信用卡為支付工具,並不是融資工具,所以要大幅緊縮,筆者過去也一直強調信用卡為支付工具,所以這一點的限制我是非常贊同的。只不過再次的緊縮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期,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消費市場,又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往日的榮景,消費市場又牽扯到整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若是政府對於這樣的狀況視而不見,惡性循環會一直持續下去。過去這幾年就是因為政府單位常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才造成現在的狀況,說實在的看到金管會又要緊縮雙卡政策的新聞,實在感到很悲哀,這樣的常識大部份的人都有,咱們國家金融單位的官員,竟是到現在才發現,這樣的政府還値得期待嗎?
最後在個人的用卡權益部份,像紅利積點若是有好的商品就先換起來放吧!市場如果真如上述這樣發展下去,銀行在信用卡市場的生存是比現在艱難好幾倍,以紅利積點來說,我個人的推測是兌換門檻及標準都有可能提高,雖然到目前為止感受不到這樣的氣氛,可是當各項優惠權益被縮減到一定幅度的時候,紅利積點是最後一項權益會被拿來開刀的,實在不可不慎。總而言之,台灣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誰該負責大家應該心知肚明了,「安居樂業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這句話就把它當成笑話一句,聽聽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