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暫且不談創業相關的話題,先來討論這兩天的熱門話題「中華棒球隊再次敗給中國」。相信週末有看球賽轉播的人,都會覺得中華隊整體表現的確不如中國,打起球來有氣無力、毫無章法,完全不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看到這兩年中國棒球實力迅速接近台灣,甚至超越,筆者有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檢討中華隊的文章這兩天充斥了媒體版面,內容大同小異,總結的原因大致如下:這批球員不是最強的、球員太年輕沒經驗、職棒球團不配合、棒協及中華職棒無法整合等等。
其實不只棒球,筆者觀察到台灣這幾年很多產業、很多運動都面臨著同樣窘境,筆者認為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短視」。
因為短視所以造成台灣部分產業發生危機,DRAM就是一例;因為運動政策的短視,造成好手紛紛出走;因為財經政策的短視,造成政府施政滿意度不佳,人民對未來沒有信心,許多人都說「感覺台灣快要沉了!」
大環境如此,回頭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也如此短視?在工作上不求長遠的發展,只求事少、錢多、離家近;在個人投資理財上,人云亦云的結果,造成自己在投資上莫大的損失。
凡事向錢看的後果,也造成下一代教育上價值觀的錯亂,小至個人,大至國家的主事者,如果都如此短視,也難怪這幾年來台灣在各方面都很難端上檯面與世界各國競爭。
台灣棒球要重振聲勢必需從基礎改革,台灣經濟要脫離困境,提出的政策必須讓人民了解未來的效益在哪裡,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否則我們看到政府每天都說某某建設要投入幾億,不免擔心我們的老本都被政府敗光了。
個人家庭方面,必須教育下一代正確的價值觀,人生不是只有「錢」這件事值得追求。看看日韓等鄰近國家,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但是人民在各方面的態度都是認真的,對外展現出的國力,還是令人尊敬。
反觀台灣社會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氣氛了,如果你看了棒球兵敗東京很難過,仔細想想這其實是整個台灣社會的縮影,改變短視的生活態度,重新找回認真的哲學,台灣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破繭而出,這不是政府的責任,而是需要從你我開始做起!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