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傳出波蘿麵包,被鑑價出成本只有三元的新聞。不過,雖然被指責的知名店家與消基會毫無交集。但實際走訪新光三越等美食街攤位,卻可發現波蘿麵包已悄悄變成買四送一,五顆一百就買得到,因此愛吃波蘿的民眾,大概可以稍微釋懷些吧?
話說半年多來,麵粉的價格早已鬆動下滑。可是,由於定價並不是以成分就能完全掌控,因此僅提供一個真實案例,來給大家作為反向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舉凡餐廳、飯店等行業,提供員工餐是最基本的事情。所以某五星級飯店,便因應年輕員工的激增,把早餐改成麵包牛奶,而取消了早年的稀飯小菜。
不過,因為飯店本身的麵包坊,經仔細精算之下,根本無法符合採購部的上限。於是只好改買外面麵包店的產品,來做為膳食。
事後,特別請教點心房的主廚,才知道做西點除了表面上的成本,其實發麵的方法跟製程,跟是否使用便宜的替代品,以及產品間定價「截長補短」原則等,都是影響售價的要件。
結果吃不了幾天,連員工也發覺口味不對。原來麵包店雖然進價只有一半,可是拿起來的重量輕,口感又鬆、一點都不彈牙。且整體都是大麵孔,也欠缺烘焙的香氣,更別提最基本的飽腹感。由此可知,對於食品工藝的鑑定,實在不能單純視之。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上波早已漲價的商家,現在其實也該釋出誠意來調整價格。因為在國民收入銳減時,共體時艱也算是做生意的藝術。倘若等到大家都吃不起時,只怕考慮的不會是口感,而只是吃飽。屆時會不會再引發一波倒店潮,就十分難說了。
而這次被點名的上城糕點,雖然被嫌太過昂貴,但多年來品嚐的結果,卻覺得連普通的老麵裸麥都做得十分講究。至於更貴卻沒被點名的梅森凱瑟麵包,愛護者也情有獨鍾。更別提只有薄薄配料的老牌洪瑞珍三明治,看起來材料雖然陽春,但口感卻引來粉絲競相團購。
因此食品是藝術,需包含了人的因素,才能完美。但業者們也該在合理範圍內降價回饋,不要執著於因漲價而獲得的利潤,才能算是兩全其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