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卡利率上限的爭議,繼立法院、行政院、消基會皆表達看法後,國內多位知名財金學者也站出來呼籲,如果民法修正最高利率上限,絕對會導致許多人必須轉向地下金融市場,如果政府與民意代表不從長計議,這場雙卡利率問題恐怕會演變成「金融災難」。
央行利率不斷調降,雙卡利率卻「聞風不動」,使得近來受到許多質疑聲浪,儘管農曆年前,金管會協調出調降1.25%,但立法院初審仍通過要把民法最高利率上限,改為由「央行短期融通利率」加年利率9%,消基會甚至更認為應在10%以下。
台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達業指出,民意代表這項提案,表面上是幫弱勢群眾發聲,可是一旦真的修法通過後,這些人以後會更借不到錢,除了轉向地下金融市場,別無它法。
再者,利率上限從20%降至12.5%,已經競爭激烈的雙卡市場,一定會有銀行因為無利可圖而退出,不但導致失業人口增加,雙卡甚至可能變成寡佔市場,形成金融的巨大改變。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也表示,雙卡透過利率高低來做資源分配,就如同商品價格有高有低,刻意把價格壓下來,絕對不會有好結果,銀行經營並非慈善事業。
黃達業更認為,民法205條規定利率上限20%最好廢掉,讓利率自由化,不然就是維持目前20%利率上限不動,但要求銀行隨市場利率機動式調整雙卡利率。
花旗銀行台灣區消費金融總經理管國霖指出,現在討論雙卡利率是12.5%或是15.5%,都已淪為一種口水戰,大家應該把層次拉回到金融政策制定,並參考其他國家作法,並非毫無科學根據隨便亂喊數字。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強調,一個競爭激烈的產業是不會產生暴利,雙卡目前在台灣市場競爭就相當激烈,否則不會有很多人退出,如果真的要幫助這些卡債族,政府可以像先前幫助中小企業一樣,提出消費者的「信用保證基金」,一旦有擔保後,銀行就能降低放款利率。